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司局长笔谈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二司司长 郑富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立德树人的有关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以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准确把握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是深刻领会新精神。《决定》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系统地阐明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灵魂,要始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基,要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点,要特别强化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体育和美育是着力点,要下大力气加强这两个薄弱环节,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是认真理清深化改革的思路。深化课程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要以统筹改革为主线,立足长远,着眼全局,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协同推进各项改革。

  三是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改革的主要目标要重在体系、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课程教材体系要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人才培养体制要使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育人工作格局要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在强化统筹。要统筹好学段、学科、教学环节、各方力量以及各种育人阵地,搭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网络。

  二、着力抓好改革的主要环节

  一是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要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新时期立德树人目标具体化、细化,系统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要将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

  二是研制中小学学业质量标准。要明确学生完成基础教育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充实到课程标准。现行课程标准对学什么、学多少讲得比较详细、清楚,下一步还要对学到什么程度做出更明确的要求,进而量化、分级,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出现偏难、偏深等教学问题,同时也为评价提供统一、具体、可操作的能力表现标准,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三是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坚持高中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高中课程要以共同必修内容为主体,同时满足学生多样选择的要求,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合理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做好统筹协调,强化课程的衔接性和协调性。增强课程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育人环节的统领和指导作用。

  四是改进学科教学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的目标上来。切实改进教学方式,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积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型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五是完善与课程改革相衔接的配套政策。要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引导中小学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要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营造学校与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13日第2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