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人才北京1月10日讯 10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礼堂举行。物理化学家张存浩和物理学家程开甲荣获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张存浩简介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963cddc74f8e20ejpg  /></p>
   物理化学家 1928年2月23日生于天津,籍贯山东无棣。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执行局成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p>  20世纪50年代研究水煤气催化合成液体燃料,在发展熔铁催化剂和解决流化床传热与反混问题上有所贡献。60年代致力于固体火箭推进剂和发动机燃烧研究,参与提出燃速理论及侵蚀燃烧理论,并开展激波管高速反应动力学等研究。70年代领导化学激光研究,发展燃烧驱动连续波氟化氢、氟化氘化学激光器。80-90年代研究短波长化学激光新体系及氧碘化学激光,研究激发态分子的光谱学和能量转移,进而参与设计双共振电离法,研究了超短寿命分子的转动能级结构和分子电子态的亚转动能级分辨的传能精确规律。曾获陈嘉庚化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p><p align=程开甲简介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074cfd1c3161f65jpg /></p>
  物理学家 1918年8月3日生于江苏吴江。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曾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常委、顾问。
<p>  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我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人物简介来源:中科院网站)</p><p align=  ................................................................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郑哲敏、王小谟院士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79ed03e746c1a1fjpg /></p>
   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郑哲敏院士(左)与王小谟院士当日在人民大会堂交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p>  <font color=谢家麟、吴良镛院士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68557776b8cefbejpg  /></p>
   谢家麟       吴良镛
<p>  <font color=师昌绪、王振义院士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1b038eb16c0c33bjpg /></p>
   师昌绪        王振义
<p align=  2000年—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b761137ec55281ejpg /></p>
 <span><span>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至2009年,共有16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上排从左至右:吴孟超(2005年)、李振声(2006年)、闵恩泽(2007年)、吴征镒(2007年);下排从左至右:王忠诚(2008年)、徐光宪(2008年)、孙家栋(2009年)、谷超豪(2009年)。新华社发</span></span>
<p align=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fbccc54cc0d624ejpg /></span></span></p>
 <span><span>  上排从左至右:吴文俊(2000年)、袁隆平(2000年)、王选(2001年)、黄昆(2001年); 下排从左至右:金怡濂(2002年)、刘东生(2003年)、王永志(2003年)、叶笃正(2005年)。新华社发</span></span>

</article>
</div><div class=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