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构建“三层次、五阶段”工程实训体系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国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重技强能、致学致用”的工程实训原则,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授与学习,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统一。2000年开始,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剖析,开始进行新型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以新建校级工程实训中心为契机,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教学改革,实践并完善了“三层次、五阶段”工程实训教学体系,工程实训教学取得突出成绩。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观察和研究表明,技术技能训练伴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呈螺旋式上升,包括“入、会、熟、精、通”五个过程。同时,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要有层次性,体现“扎实的基础、精深的核心、广泛的扩展”特点。工程实训教学体系要符合大学生能力形成规律和认知特点,即,要有明确的总体和阶段性目的与要求;要设计正确合理的训练方法;要增强师生的交互,提高训练效率;要适当分配练习时间;要注意不同技能的相互作用,利用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强化技能养成。
  “三层次、五阶段”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设置不同的内容。 
  基础层包括工业系统认识实习和基本职业技术技能训练两个阶段,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典型工业产品的结构、设计、制造和管理有一个基本的、相对完整的体验和认识,培养学生对技术技能的兴趣,建立基本工程意识,训练内容设置以系统认知和初级技能为主。
  核心层包括职业核心技能训练和高新、复合技术技能训练两个阶段,强调技术技能训练的综合性,训练内容以各专业涉及的职业核心技能为主,结合工程实际,跟踪工业技术发展,按项目设置模块,由浅至深。 
  扩展层主要是创新实践活动阶段,采取一、二课堂相结合方式,课内以自选训练模块、学生自拟课题等形式进行,课外以指导性科技立项、学科和技能竞赛、教学设备开发、企业技术改造等形式开展。

  引发一系列教学改革

  在“三层次、五阶段”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顶层设计上,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工程实训学时原则上不低于总学时的15%;按照“三层次、五阶段”工程实训教学体系,采用“1+X”模块化模式,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基础,结合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修订工程实训教学大纲,建立“活页夹式”实训模块和项目;探索实践科学的工程实训教学方法,强调动脑、动手、出作品,采用项目引导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赛促练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训练中要求学生完成设计、制作、成型全过程;编写高水平实训教材,体现学校工程实训教学特色,公开出版实训教材22部,自编实训指导书、讲义49种;加强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教学环境和条件,在校内建设仿真企业环境的工程实训中心,在校外建设生产型实习基地;建设专兼结合高水平工程实训师资队伍。

  “三层次、五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三层次、五阶段”工程实训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众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主管设计师和技术能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等三十余所本科院校专门招收了该校毕业生担任工程训练课程指导教师。2000年至今,该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各类国家级学科、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个。 
  2009年,《构建“三层次、五阶段”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获得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学校工程实训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教育部验收。2007年,学校以工程实训中心为蓝本,组织教师援建了埃塞俄比亚多科技术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山东交通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以培养水、陆交通一线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主,并逐步向航空运输、轨道交通领域拓展,形成路、海、空、轨综合交通学科专业体系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56年的交通部济南汽车机械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普通本科高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省教育厅与交通厅共管,中国重汽集团参与办学的管理体制。

  形成“综合交通”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以与交通行业长期共同发展中积淀而成的行业优势、学科优势和技术优势为进一步发展的根基,以国家构建路、海、空、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契机,结合山东省出台的汽车、船舶、现代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与大路网、大港航、大物流、公共服务、四化管理“五大体系”建设,主动服务于“蓝黄”发展战略,围绕现代交通运输业、汽车产业和海洋产业等三大产业链,形成交通建设类、综合运输类和载运工具设计制造类3大交通类优势学科专业群,重点建设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工程、物流工程、航海技术、交通运输等15个优势专业,带动和辐射学校学科专业的整体水平提升,着力构建路、海、空、轨的“综合交通”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现有48个本科专业,交通类专业及交通类紧密相关专业37个,占77%,交通类专业在校生占全体在校生的66%。科研项目、奖励、论文、专利中交通行业类占总数的80%以上。4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特色专业均为交通类专业。2011年在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两个领域6个专业方向成功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其中“游艇邮轮工程”专业方向填补了中国游艇邮轮领域高级人才培养的空白。

  精致化培养应用型人才

  自2002年升本以来,学校在4次大规模专业调研的基础上,4次优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以来,学校全面组织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通过调研—规划—实施—反馈4个过程的不断循环,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精致化培养。至今50个本科专业(专业方向)共计调研了730余家用人单位,对“具有成长力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交通一线岗位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都有了真实触感。在此基础上,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新优化。
  构建以“大平台、小模块”为主体,以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塑造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目标能力化和考核形式多样化。为使学生提前认知行业与专业特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将“专业导论”课调整到前3学期开设,并增开“职业规划”课,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与职业生涯规划。
  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建立了校内实验室体系、校内实习实训体系、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6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0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113个分实验室中有33个实验室获中央和省财政专项经费支持,3个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为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机动车检测实验中心是国家认监委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的实验室。

  注重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通过保留工资及福利待遇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交通类大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开展项目研究和工程实践,强化行业实践背景,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为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每年学校各院(部)选派骨干教师到相关行业、协会进行业务培训或进修。学校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引领,重塑教师“传授+教练”双重角色,建设“训练式课堂”,制定“训练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从教与学两个主体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由于学校及时地调整办学思路和服务面向,一方面从面向单一的交通行业服务转变为面向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更加主动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服务,积极争取政府、行业支持,充分拓展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为交通行业服务的空间,为学校建成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打下坚实基础。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