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17日,北京市教委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举行深化京蒙教育东西部协作工作座谈会及签约仪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黄雅丽和北京市教委一级巡视员王定东分别代表两地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关于深化京蒙教育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协议》。据悉,本次签约仪式是北京教育考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3月15日-17日,北京教育考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卓资县、武川县10所中小幼职特学校,内蒙古职教...

3月17日,北京市教委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举行深化京蒙教育东西部协作工作座谈会及签约仪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黄雅丽和北京市教委一级巡视员王定东分别代表两地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关于深化京蒙教育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协议》。

据悉,本次签约仪式是北京教育考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3月15日-17日,北京教育考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卓资县、武川县10所中小幼职特学校,内蒙古职教园区及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考察调研。

未来,京蒙两地教育协作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导向,形成“大协作”格局;建强教师队伍,实施全员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提升行动,拓展深化“组团式”帮扶、名校(园)长工作室等项目建设,以点对点、“1+1”等形式重点培养、打造一批京蒙协作对口示范学校;抓实重点项目,充分利用新技术,打造“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完善“互联网+教育”协作模式,切实加强京蒙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努力实现京蒙教育协作高质量发展。

深化“组团式”帮扶 打造“带不走”的队伍

“现在大家都讲到戊戌变法了吧?”“建造背景过程中还是要多展示材料。”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高级中学一个由三位教师组成的“迷你”备课组里,来自北京市平谷区的支教专家、在学校担任历史教师兼年级部副主任的刘昭信正和大家交流课程进度,三位老师的办公桌特意安排在了一起,方便随时随地共同备课讨论。

为了推进“组团式”帮扶,2022年7月,刘昭信和现任商都高级中学校长胡金城、负责高二物理教学的刘俊明3人团队从北京市平谷区来到商都县,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研,制定并开始实施《“驼铃行动”方案——商都高级中学2022—2025教育教学三年发展规划》,从学科教研组建设、特色课程建设、校园数字化建设、帮扶队伍和机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五个方面着手,让帮扶见成效。

据介绍,这支三人团队的策略是“给名字,搭台子,指路子”,要努力带起一支名优教师团队,搭建一个学校跨越式发展架子,汇聚智慧资源的点子,闯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路子。当地学生杨雪宁说,“北京的老师来了之后,课堂除了会讲一些知识点之外,还添加了一些材料,让同学们实实在在了解了历史,让历史这门学科真正活了起来。”

“驼铃行动”作为平谷教育系统“组团式”帮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实践,得到了当地师生的点赞。在职业教育领域,平谷区职业学校崔东光、周宇、闫小荣3人组成“组团式”探索出了教学质量提升行动——“青蓝工程”项目,通过分阶段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每人配备两名骨干教师“师傅”,“2+1”结对,促使教师快速成才。

“不止是师徒更是朋友,”商都县职业技术学校车间实训指导教师闫小荣说,“我们把行业用人标准还有在企业里应该掌握的一些专业技能,都应用到了课堂当中,这样就能真正地为咱们商都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用的专业人才。”

一起成长,一起收获,平谷区对口商都县的“组团式”帮扶只是京蒙教育协作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一起”每天都在京蒙大地发生。未来,北京市将持续选派优质干部教师团队,完善结对校支撑机制,支持专家顾问委员会发挥作用,全力做好京蒙各结对区县高中结对校帮扶工作,辐射带动内蒙古县域高中制度、队伍、教学、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实现帮扶一校带动一方的倍增效应。

建设智慧平台 数字化赋能协作质量效益倍增

云教研、云备课、云授课、云听课、云评课。北京日坛中学的师生在北京长安街,卓资北京朝阳学校的师生在卓资县大庆街......两地师生通过互联网“百里共课堂”实现了共同成长。卓资县北京朝阳学校常务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张进军介绍,“作为北京朝阳的支教团队成员,这两年我们在疫情和双减背景下,以云端为载体,将朝阳学校和受援地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建智慧课堂,共享双减成果。”

推进教育数字化,高效利用互联网平台,以教师能力提升带动课堂质量提高,增加师生的实际获得,是京蒙两地的共同期盼。按照双方协议,将发挥信息技术“轻量化、低成本、高产出”助推作用,加快远程教育互助工程建设,打造“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面向内蒙古全域提供资源共享、在线研修、协同教研、双师课堂、听评课、公开课与直播等服务,使之成为京蒙教育协同发展的倍增器,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据了解,“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是北京市教委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共同打造的智慧教育协作特色品牌,项目以科技赋能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将北京市及首都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输送至教育协作地区,构建了“产、学、研、用、 服”一体化平台及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此前已在新疆和田、宁夏银川等地取得了良好效果。

“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是在借鉴“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成功经验基础上,创造性构建起来的平台项目,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高质量教育协作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融合线上、线下帮扶各自优势,覆盖研修、教学、管理场景,深度满足京蒙两地授课者、学习者、管理者应用需求,大幅提升京蒙教育协作成效。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协作地区双向互哺,我们确实感觉到北京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对援助地区教师成长以及校长、园长管理能力提升,有切实帮助。同时我们的专家、学者、老师在帮扶过程中也得到了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他们在后期开展工作也有非常大的帮助。”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项目负责人李佳健介绍。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 支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三月的乌兰察布,春寒料峭。考察团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内蒙古职教园区重点工程之一——公共实训基地,在这座刚刚支起结构的建筑里,扑面而来的是共同谋划、干事创业的热情。

未来,内蒙古职教园区将成为产教融合、产训融合、产城融合的劳动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基地,以职业教育引领产业发展,持续深化京蒙人才交流,打造立足自治区、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园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考察调研中,来自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密云职业学校的职教专家就内蒙古职教园区项目对多个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围绕师资培养和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与当地职业院校、有关部门深入座谈交流,相互启发,寻找深化合作交流的最好“药方”。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在京蒙教育协作中,北京市大力支持内蒙古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如昌平职业学校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乌兰察布等多地职业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从师资培训、学生培养、致富带头人培训、设备援助、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结对帮扶,大幅提高了帮扶学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未来,北京市将以内蒙古职教园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协作力度,组织选派相关专家参与园区建设论证、园区规划,协调北京优质职业院校深入帮扶协作,助力职教园区建设高标准启动,高质量推进。加强北京职业院校与内蒙古院校结对帮扶力度,在专业共建、联合培养、教师交流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共享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成果。鼓励和支持北京市企业、职业院校与内蒙古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助力内蒙古打造实习实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助推内蒙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京蒙教育协作的实施意见,是京蒙两地教育系统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京蒙高质量教育协作进入全新阶段的重要标志。”王定东表示,要适应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探索京蒙教育深度协作新模式,开辟京蒙教育对口帮扶新赛道。(文/张劲)

供稿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责编:李依环、孙竞)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