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新辉煌的决胜之年,也是全市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新辉煌的决胜之年,也是全市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巩固教育发展成果,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维护教育发展公平,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新余实现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贡献更多“教育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1.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高市直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精心策划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举办知识竞赛、征文、微视频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落实宣传任务,推进形成协同发力的教育宣传工作机制,讲好新余教育故事,唱响新余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强音。聚焦考试、招生等群众关切,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提高教育形势政策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注重预判研判,做好舆情处置工作。

  3.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形势,严守校园主阵地。加强干部职工意识形态教育,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强宗教工作,防范和抵御境外渗透。加强党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主体责任,提高全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水平,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加强网情舆情处置,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工作群、微信、博客、微信公众号。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落实思政课旁听制度,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和交流研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抓好红色文化教育,落实红色文化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推动领导干部上思政课常态化、制度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十大”文明校园、“十大”书香校园、“十大”法治校园命名,不断推进学校“三大校园”建设。继续开展全市“十佳”班主任命名和全市首批“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命名,评选全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5.推进“四大行动”。继续实施小荷工程,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学生和教学点带餐学生吃上营养餐,穿上干净衣,洗上热水澡。继续实施水花行动,确保全市四年级学生游泳技能和安全知识应会尽会。继续实施明亮行动,深入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免费为患近视、弱视的在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小学生配送爱心眼镜。全面开展润心行动,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广大师生身心健康。

  6.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指导学生参加学校集体组织的校内校外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整合全市现有研学基地功能,拓展出劳动教育场地,指导基地开发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加强德育,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活动,加强爱国主义主题宣传教育,开展全市十大德育品牌评选,积极推进德育工作“一校一品”,促进德育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加强体育,督促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大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不少于一小时锻炼时间。深入推进教体融合,按照“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发展思路,构建学校体育特色品牌。破除“应试体育”怪圈,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市级层面举办一次大型的综合运动会,鼓励学校举办全员运动会、趣味运动会,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加强美育,督促学校开足开齐美育课,评比表彰一批学校体艺工作先进。组建市级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少儿艺术节,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活动,督促学校每年都要举办艺术节(合唱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文艺活动。

  7.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做好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作用。完善教师家访制度,持续开展“万师访万家”行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民主办学和管理。

  三、全面提高各类教育质量

  8.推进学前教育提升发展。制定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长效机制,促进小区配套园规范达标,持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鼓励县(区)财政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全面实施幼儿园集团化发展,构建并完善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带动农村、公办带动民办的全覆盖集团化办园格局。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幼儿园监督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推广游戏教育,纠正“小学化”倾向,推进幼小科学衔接。

  9.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力化解大校额大班额难题,加快推进抱石学校等10所学校新建,市六中等10所学校改扩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稳妥推进部分学校成建制全年级异地分流办学。优化招生服务,市直学校和渝水区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网上录取。实施招生预警,根据区域内学校学位容量、班额和师生比等指标,将义务教育学校分为“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预警等级,并及时向社会发布。进一步强化学校课后服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专门学校。

  10.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分层制定各类高中创建指标内容,引导重点高中“主抓高考质量、抓文化上线率”,适时开展奥赛和“强基计划”训练课程;引导普通高中结合本校的实际和生源特点,做精一至二个“体艺高考”培养方向,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扶持全市高中分类发展,组织专家进行中期专项督查和终期验收考核,将评定结果与扶持资金挂钩。拿出一定招生计划用于高中自主招生,探索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入读普通高中的通道。搭建普通高中和高校对接交流平台,建设高校生源基地。

  11.推进职业教育创优发展。大力推动职业院校提质扩容,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学位容量和招生规模。统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优化整合中职教育资源,督促指导县(区)推进达标中职学校建设,督促指导新余司法警官学校等中等专业学校完成省达标校评估。支持市职教中心等学校创建省高水平中职学校,支持市内高职院校申报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支持市职教中心申办高等职业院校。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打通中职到高职、本科上升通道,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需求。配合仙女湖区加快省职教园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集聚发展。

  12.推进特殊教育稳步发展。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加强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力量,建立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开展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指导服务。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普通学校教师参加资源教师特殊教育业务培训。继续支持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前班和高中班,在中职学校试点建设特教职业班。

  13.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建立民办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新余市民办教育机构年检实施办法(试行)》,综合运用年检结果、招生计划和民办教育发展资金,促进民办院校办学行为规范化。持续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全面落实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政策。建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联席会议,加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

  四、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14.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编制好新余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余市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报告、新余市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报告、新余市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报告、新余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告。

  15.积极应对考试招生改革。策应江西高考综合改革,成立市级高考综合改革领导机构,完善新高考保障条件,科学制定学科套餐和走班选课方案。稳步推进“职教高考”,扎实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持续规范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扎实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和管理,加强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考试服务水平,确保各类考试安全平稳有序。积极开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宣传和培训,形成改革合力。

  16.切实抓好教育评价改革。对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意见,制定落实举措。推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坚决克服基础教育“唯分数”“唯升学”顽疾。将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

  17.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根据全省教育系统统一行政权力清单,依法依规编制办事流程和指南。推动事项集中办理,按照政务服务“一门、一窗、一网”的要求,依申请类事项原则上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并按要求接入赣服通。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布置,推进教育政务事项省内通办。

  18.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六大行动”,促进“智慧校园”“ 教育”发展。建立教育数据标准,分步实施市级数据中台建设,提升教育数据治理能力。用好“余教云”平台,推动“余教云”普及应用,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做好“智慧作业”示范应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快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推动形成教育系统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溯源图谱,建立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实现有序共享。加强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稳步推进教育装备更新换代。

  五、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9.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落地见效。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师信用系统建设,加大失信教师惩戒力度,规范教师依法从教行为。做好第37个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渝钤名师”、最美乡村教师、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评选,开展全省第九次特级教师评选表彰推荐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20.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多渠道补充教师,通过省招、引进、赴外招聘、合同制教师入编等方式补充入编教师400名以上,定向培养乡村教师166名,根据实际需要招聘一定数量的合同制教师,推动县(区)继续申报“特岗计划”。积极推进渝水区“县管校聘”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持续优化城乡教师学科结构。建立职业教育教师招聘“双渠道”制度。

  21.强化教师培训培养。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华东师大合作实施教师订单培养培训。深入推进“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充分发挥省特级教师等高层次人才、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才。抓好“国培计划”实施,加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乡村教师队伍等“三个队伍”建设。努力争创全国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区。

  22.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全面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级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出台教师优待办法,制定教师减负清单。继续为在乡村从教20年和在城区从教30年的教师颁发长期从教教师荣誉证书。加强教师绩效考核和工资管理工作,建立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开展学校教师分类考核,提高绩效分配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

  六、全面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23.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探索建立产教融合战略联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发挥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职职工、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职业培训。组织职业院校加快进入“1+X”证书制度试点,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24.抓好毕业生本地就业。加大对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宣传和引导力度,指导职业院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就业宣讲会等,让更多的毕业生在本地企事业单位就业。组织职业院校学生到本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做好职业院校学生留余就业创业奖励工作,提高职业院校工作积极性。

  25.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整改工作,确保存在的问题按要求按时保质整改到位。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做好市教育基金扶贫助困工作。探索开展建档立卡和城镇贫困户子女高中补习资助,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面向贫困家庭学生招生倾斜。抓好城镇“防贫保”工作,对高中、中职、高校在校学生就读期间经核实可能致贫或返贫的按比例发放防贫保险金。长效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对新余籍农村学生在市域内学校接受高中、中高职、高校教育享受教育资助政策的按规定发送预警信息。

  七、全面夯实教育保障基础

  26.全面提升教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体系,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完善和改进教学开放月等常规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师业务竞赛活动,尝试开展全市性的学科教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建设有专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命题团队、奥赛教练团队、磨课团队等,开展“实体+网络”教研,构建“大校本、大学区”的区域联盟教研体系,推进基于同质学校联盟的分层教研,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实施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注重国家课程研究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研发,加强学业质量检测,优化教学评价。规范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在课研过程中培育教学成果,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27.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教育行政部门政务服务,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现教育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和“宪法晨读”等活动,加强中小学法治教师和法制辅导员建设。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教育治理常态化,坚决遏制中小学校违规补课、违规收费、违规推销教辅资料等“三违”现象。

  28.全面加强教育督导。推动全市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制定《新余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统筹做好省政府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市政府对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工作,扎实做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教育发展”考评工作,支持仙女湖区接受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开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以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监测。围绕教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着重对减轻学生作业、校外培训负担等开展督导检查。畅通问题线索反映渠道,创新教育督导方式。完善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出台市督学及相关专家开展督导评估有关费用管理办法。

  29.全面维护校园安全。推进校园安全“三化”(网格化、清单化、信息化)管理,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夯实校园“三防”建设基础,推动“三个百分之百”建设向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延伸,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防“三个百分之百”建设任务,推动全市学校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总体提升。加强食品、校车、危化品等安全管理,抓实各类安全应急演练。开展涉校矛盾纠纷调解,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领域校调委工作新余名片。强化公共安全教育活动,巩固全省领先地位。

  30.全面抓好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抓好教育系统常态化情防控。及时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强化健康教育宣传,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工作,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举措,织密织牢防护网,完善校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确保校园内不发生聚集性疫情,不出现新增本土病例。

  八、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31.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建。持续推进党建“三化”建设,继续建设一批党建示范校,评选一批党建样板支部。大力推进“百年行动”,着力实施“三强”行动,不断提高学校党建质量。开展党建品牌建设年活动,推动党建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市级党建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举办书记说党建案例大赛,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党务干部理论水平。健全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扎实推进党员名师工程。

  32.全面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用人评价要求,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校长队伍。深化市直教育系统年轻干部人才培养库建设,培养一批素质全面、成绩出众的优秀年轻干部。全面调动机关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抓好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安置好工作人员,做好资产划转交接,确保一季度完成改革任务。

  33.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若干意见,深化“五型”政府部门创建,强化岗位廉政风险排查与防控,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浮”作风问题,严防“四风”反弹。完善作风建设督查机制,加大明查暗访、通报曝光力度,驰而不息抓好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持续整治教育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34.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全面开展政治谈话,切实提高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效能。开展“清风行动”。加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强化教育重点领域治理,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微腐败”特别是教育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全力支持和保障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