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教育事业发展与校园安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市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力绘就萍乡“五年新跨越”美丽画卷贡献更多更强的“教育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1.切实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列入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轮训的必修内容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中共萍乡市教育局党委2021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不断改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责任单位:宣教科、组织人事科、机关党委,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2.切实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学习“四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主题,精心策划宣传教育活动,着力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抓好青少年理论学习教育。深入实施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报道教育战线先进典型,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探索加强和改进教育舆情信息工作新路径,组织开展全市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应对专题培训,提高信息收集、舆情分析、精准研判、应急处置、网络管控能力和研究咨政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宣教科、组织人事科,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二、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3.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持续抓好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全面落实党建重点任务,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稳慎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县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完善工作规则和运行规范,确保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落细。(责任单位:组织人事科、机关党委、秘书科,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4.全面锻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的用人评价要求。统筹谋划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举办教育系统党政人才培训班。持续规范干部管理,发现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推进完成局属事业单位改革。(责任单位:组织人事科,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5.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具体要求的监督检查。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和形势分析会。持续强化廉洁学校建设,着力抓好“三个公开”试点工作。压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阵地管理,把好教师、教材、教学政治关,加强形势研判和问题处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政治谈话制度,持续开展警示教育,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教育系统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扎实推进“五型”政府部门建设,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浮”作风顽疾,坚决整治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责任单位:机关党委、办公室、宣教科,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大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开展思政教育。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思政工作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配备,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思政课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打造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全面建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贯彻落实,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主流价值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推进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创建和红色文化教育,开展“我的中国梦”经典诵读、“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诵读红色家书 讲述英烈故事”巡演、“追寻红色足迹”研学旅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把一切献给党”红色快闪等活动。召开全市学校思政工作现场会。(责任单位:基教科、秘书科、宣教科、职成科、师资科、教研室、教育评估监测中心,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7.大力加强教材使用管理。切实发挥课程、教材育人功能。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幼红色文化教育,用好《红色文化》教材,支持各县区研发红色文化线上课程。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编写。加强教材建设和使用管理,持续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优化馆藏资源配置。(责任单位:基教科、教研室、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中心,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8.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工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育和美育工作部署要求,制定我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实施细则。开齐开足体育、美育课程,深入推进体育、美育教学和评价改革。持续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和相关美育工程创建工作。开展大中小学阳光体育竞赛、校园足球夏令营和中小学大课间展示等活动。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戏曲进校园活动,积极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中小学合唱展示活动和全省第八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展演活动。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遴选一批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学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作用。重点抓好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落实好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加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和师生生态文明教育,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召开全市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现场会。(责任单位:体卫艺科、教育评估监测中心、基教科,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9.大力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科研引领的“五位一体”育人格局建设。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建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站点,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发挥社区和社会力量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开展多形式家长教育。切实抓好全省家校社协同育人现场启动仪式工作,推进家校社合作试点工作,为全市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政策和实践改进提供专业支撑。完善教师家访制度,持续开展“万师访万家”行动。(责任单位:基教科、教育评估监测中心、师资科、职成科,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10.大力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持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和推广普及。全面强化语言文字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积极创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组织参加全省第24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和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竞赛,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责任单位:师资科、教研室、教育评估监测中心,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四、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1.全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安全优质发展。抓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落实,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巩固公办园建设和小区配套园整治成果,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做好全市5个省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试点工作。健全资金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建立公办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好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政策,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全面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抓好学前教育优质课例展示,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提高保教质量。做好芦溪县接受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基教科、计财科、师资科、督导室、教研室,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有关学校)
12.全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稳步消除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县域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以内,起始年级严格按标准班额配置,巩固拓展全面消除超大班额成效。科学配置校际教育资源,深化和规范集团化办学,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化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以及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加快完成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确保学生“劝得回、留得住、学得好”。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公民同招”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切实破解“四点半”难题。积极开展全市基础教育优秀课例展示交流活动和课题研究工作。加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切实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用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做好芦溪县接受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基教科、计财科、督导室、职成科、教育考试中心、教育评估监测中心、教研室,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有关学校)
13.全力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突出抓好萍乡中学提质创优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省级特色中学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全省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为契机,全面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着力提高办学水平。落实《江西省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科学编排三年课程,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落实《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意见》,开发适宜高中生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组织参加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课标教育成果展示活动。规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行为,严禁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加快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整体提升普通高中育人水平。(责任单位:基教科、计财科、督导室、师资科、体卫艺科、教研室、教育考试中心、教育评估监测中心,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有关学校)
14.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提质扩容。贯彻落实《萍乡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实施方案》,推动职教高地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优化职业院校布局与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办学能力、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短板,确保全市所有中职学校达到国家设置标准,学位总容量达到高中阶段学位总数的50%。抓好中职学校培基固本工程,实施中职学校分级评价、分类管理。探索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适度扩大中高职衔接培养规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贯彻落实《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组织参加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项竞赛活动,继续办好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活动。推进高职扩招三年行动,抓好“1+X”证书制度试点。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萍乡学院建设应用型高校。加快萍乡卫生职业学院转型升级。加快萍乡市工业学校办学层次提升。(责任单位:职成科、师资科、计财科,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萍乡电大、萍乡学院、萍乡卫生职业学院、萍乡市工业学校)
15.全力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贯彻落实《江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用好“江西省民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行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电子证照。组织开展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专项治理。推动全面落实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政策。(责任单位:职成科、基教科、教育考试中心,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
16.全力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抓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促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大力推进随班就读,落实“一人一案”,全面巩固和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高等教育延伸。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用好特殊教师交流平台,组织参加全省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责任单位:基教科、计财科、师资科、教研室、教育评估监测中心,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
17.全力提升继续教育水平。促进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加快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指导机构体系,申报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推动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用好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办好全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开幕式,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探索“ 教育”发展,争创国家教育信息化试验区。积极推进“三个课堂”“赣教云教学通 2.0”普及使用和“智慧作业”示范应用。加快教育新型设施建设,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行动,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不断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互联网+”条件下教育发展新模式,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充分利用中考理化生和信息技术操作考试等手段,全面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我市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组织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党委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年度考核评价,健全常态化安全监测预警通报机制,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全面保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责任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中心、计财科、办公室、教育考试中心,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六、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
23.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长效。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把教师准入关口,推动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落地见效。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教职员工准入查询等制度,健全教师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加大失信教师惩戒力度,规范教师依法从教行为。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龚全珍师德教育学院建设,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持续开展“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宣传推介活动,做好第37个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师德典型,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师资科、宣教科、政务服务科、教育评估监测中心、萍乡电大,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24.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和高校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落实好“特岗计划”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继续为在乡村从教15年以上、20年以下和从教25年以上、30年以下的教师颁发长期从教荣誉证书。持续加大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力度,加快补齐乡村教育师资数量和学科短板,选派更多优秀教师援藏援疆、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任教,引导教育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责任单位:师资科、计财科、教育评估监测中心,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25.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教师教育振兴决策部署,重新核定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优化全市教师布局结构。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推动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批本土化未来教育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政策研究,完善教研工作体系,抓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责任单位:师资科、基教科、职成科、教研室,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26.进一步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安源区、湘东区、芦溪县、经开区“县管校聘”教师管理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政策要求,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加大义务教育教师考核力度,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教师奖励性补贴考核发放工作。督促指导各县区落实教师减负清单,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切实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让教师静心专心教学。贯彻落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让教育惩戒有尺度、有温度。(责任单位:师资科、组织人事科、督导室、基教科,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七、持续强化教育事业发展要素保障
27.不断健全经费投入体制机制。督促指导各县区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和支出责任。健全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开展教育经费统计和日常监测,及时动态掌握全市教育投入情况。提升经费使用效益,推动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向教育重大改革措施倾斜。协调财政、发改等部门做好职业教育提质扩容、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和新高考综合改革等重点项目的经费保障和收费调整工作,进一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完善非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成本分担机制,落实民办义务教育收费政策和标准。统筹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强化教育经费监督管理,确保教育经费安全规范高效使用。(责任单位:计财科、职成科、秘书科、教育考试中心,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28.不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教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压紧压实教育扶贫工作责任,精准做好控辍保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不失学辍学,其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应入尽入”。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强化学生资助“双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继续做好扶贫点帮扶工作。(责任单位:计财科、基教科、教育评估监测中心、机关党委,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29.不断推进依法治教。继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教育行政部门政务服务。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建立权责清单,依法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遴选。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组织“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把法治融入教育管理各环节、办学治校全过程,实现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全覆盖。切实做好全市教育系统“七五”普法总结暨“八五”普法工作。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坚决防止不良政治思潮“倒灌”,依法做好防宗教邪教渗透工作,确保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安全。保持教育治理工作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三违”现象。(责任单位:政务服务科、组织人事科、宣教科、基教科,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30.不断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压实领导干部、监管部门和具体岗位的安全责任,持续深化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化解机制。用好《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广泛开展防校园欺凌、防性侵、防溺水、防校园贷、防电信诈骗、防网络沉迷以及国家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认真开展专门教育,全力办好专门学校,不断提高对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水平。切实用好校园安防“三个百分之百”工程,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教育教学环境安全、稳定、有序,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和重大舆情事件。(责任单位:安稳科、基教科、师资科、教育评估监测中心,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
31.不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及时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举措,完善各项防控闭环管理制度,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应对“疫后综合征”。深入开展新时代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校园内不发生聚集性疫情、不出现新增本土病例,共同履行好守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责任。(责任单位:体卫艺科、基教科等机关各科室,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