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预期目标是: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新增1个县达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标准,至少1个县创建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30个学校创建为省级现代化学校,省级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9%。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各级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率先高水平实现教...
十大预期目标是: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新增1个县达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标准,至少1个县创建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30个学校创建为省级现代化学校,省级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9%。
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各级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主题,以推动共同成长为主线,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聚力综合改革,聚合教育智治,激发办学活力,丰富优质资源,促进优质均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为打造“重要窗口”展示“绍兴风景”贡献教育力量,确保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十大预期目标是: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新增1个县达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标准,至少1个县创建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30个学校创建为省级现代化学校,省级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9%,市级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创建率达90%以上,市级现代化学校创建率达85%以上。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36个。各区、县(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覆盖面确保50%以上,20所学校入选中高职“双高”计划。
主要任务是: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五星三名”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领导有力、组织有序、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教育领导体系,形成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加强在绍高校党的建设,引导高校层层传导党建责任,探索推行高校重点工作考核办法,促进在绍高校加强党的建设、人才引育和产教融合等工作。推行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力量,加大对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的督查指导。
2.深化“五星三名”创建成果。完善“五星三名”考核评价细则,建立与各级各类学校年度考核挂联机制。持续推进党建示范学校建设,征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优秀案例,不断擦亮学校党建品牌。加强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组织党支部书记轮训。开展党务工作专题培训、实战演练和现场观摩活动,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业务水平。健全完善“双培养”机制,吸引更多高校师生入党。全面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办好“育人先锋”大讲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执行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制度,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水平。
3.加强“清廉教育”建设。积极配合市委巡察工作,扎实整改巡察反馈问题。落实九大领域小微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推动市直学校小微权力“阳光”运行有形化。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继续强化内部审计,完成市直学校轮审,狠抓风险易发、高发领域的单位、领域和环节的审计整改。逐级压实“清廉教育”“清廉学校”建设主体责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
二、坚持立德树人,加强五育并举
4.构建“三全育人”高校思政格局。支持在绍高校全面建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的配置比例。全面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守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底线。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落实党组织书记讲“开学第一课”制度。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组建在绍高校“课程思政”联盟。落实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部署要求,支持在绍高校开展试点工作。
5.打造“越讲越响”中小学思政品牌。落实《绍兴市教育局“越讲越响·师生说”理论宣讲品牌实施方案》,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实施中小学思政工作“七个一”行动,即:培塑一个思政品牌、建设一个交流平台、培育一支骨干队伍、评选一批精品课程、开展一批主题宣讲、确定一批试点学校、遴选一批校外基地,造浓中小学思政教育氛围,不断增强“越讲越响·师生说”理论宣讲品牌影响力。
6.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确定一批覆盖幼儿园到大学的试点学校,探索各学段纵向衔接、德育课程和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横向“四位一体”的德育一体化路径。继续培育红色教育、名人学校系列德育品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胆剑精神,深入推进“阳明文化进校园”,引导推动中小学德育“一校一品”。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确保各区、县(市)均新增2-3所左右市级以上文明校园。开展“五好学生”评比,选树制止餐饮浪费教育典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的系统性、精准性和适切性。
7.全面加强体美劳教育。落实《绍兴市中小学生“阳光成长”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任务,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实施体质健康监测,加大监测结果的运用力度。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资格ABC证持证比例和1000人以下初中学校的心理教师专职配置比例,打造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抓实大课间30分钟活动,小学每天新增一节户外活动课。保障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时间,优化劳动教育课程,探索梳理劳动教育清单,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8.创新推动研学实践教育。召开一次研学实践教育推进会,新增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制定一个基地(营地)考核评价体系,推广一个研学实践打卡系统,完善一套学生综合实践评价制度,落实一个“小学四年级以上每生每年3-6天”的实践教育时间要求,培育一批“农旅、文旅、军旅”特色品牌,实施一个月度通报制度,建立一个研学实践协会,指导修编一批研学实践教材,探索形成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推进机制,服务研学实践产业加快发展。
三、坚持强优补短,推升“五大创建”
9.推进一批基本建设项目。全市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83个,加快建设柯桥中学西校区、上虞区道墟街道中心小学、嵊州市西港学校、新昌县南明小学等项目,推动越城区柯灵小学百盛校区、诸暨市西子小学等36个项目竣工投用。按照《绍兴市区学校网点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推进镜湖新区和城乡结合部开建一批配套学校,开学一批小学和幼儿园,增加一批绍兴古城内中小学的功能用房;继续破解市区的大校额问题。市直学校确保技师学院易地新建工程、阳明中学扩建工程、聋哑学校新建工程全面完工,启动阳明中学二期改建工程和千年府学宫修缮建设及府学文化传承项目,协调推进龙山书院新建、绍兴文理学院扩建项目。
10.打造一批智慧应用项目。梳理整合市直学校各类应用系统,建设绍兴教育开放互联平台。推进全市“ 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全覆盖。巩固提升消除大班额成果,逐步减少大校额。深化stem教学,开展义务教育段“改进学校教学管理”省级试点。开展初中教育补短提升和培优创建工程,对不少于8所相对薄弱的初中实施“一校一案”不断提升试点。推进“品质课堂”第二轮行动,初中基础学科分层走班的柯桥经验在全市域试点推进。
14.普通高中重抓分类。出台普通高中分类办学特色多样发展政策意见,重新认定分类办学特色项目,创建一批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支持诸暨市推进分类办学省级试点工作。优化普职高、同平台招生机制,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实施优质高中60%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政策。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攻坚发展计划,继续探索初高中衔接、跨学段评价机制,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办法。
15.职业教育重抓融合。推进职业院校“双高”建设,持续优化中职学校布局,专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争创一批深化产教融合工程示范项目,继续开展产教融合指数年度评估。稳妥实施中本一体化试点,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培养,深化中职教学跨界融合。加强文化课教学,着力提升“面向人人”的抽测成绩,力争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再创佳绩。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深化“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
16.高等教育重抓内涵。全力支持绍兴文理学院更名设置绍兴大学,稳妥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支持在绍高校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集成电路等产业需求,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出台在绍高校产教融合水平评价办法。统筹提升镜湖高教园区办学水平,启动谋划滨海新区高教园区,加快推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绍兴校区前期工作。支持浙江树人大学杨汛桥校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虞校区扩大办学规模。加强高层次人才外引内育,协调建立高校党建人才重点任务年度考核制度。
17.其他教育重抓分类规范。发挥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指导引领作用,推进IEP数据平台建设,加强评估数据上传与运用。探索医教结合新路子,扩大“卫星班”融合教育试点,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适龄残疾人接受15年教育比例达到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现有民办学校完成80%的分类登记工作。规范民办学校招生,深化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创新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制度。加快老年大学(学堂)建设,指导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深化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举办全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推荐认定“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营造全民参与、全民阅读、全民智学的氛围。
五、坚持尊师重教,打造“五好”队伍
1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开展师德师风全员培训,加强新教师上岗培训,推行教师宣誓制度,做好师德亮化承诺活动。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探索建立师德档案管理机制。坚持把师德放在业绩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位置,选树一批“最美教师”。开展师德师风督查行动,落实“一号检察建议”,按照《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及时处理严重师德师风问题,探索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有效提升社会评价整体水平。
19.优化干部梯队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校长职级评价体系。组织骨干校长赴名校挂职学习,安排100名左右校级领导骨干参加国培、省培和各级重点班次培训,组织学校领导高级研修班,提高校长的政治能力和治校水平。新增一批名校长工作室,在团队建设、课题立项、硬件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干部梯队建设规划,组织年轻校长与知名校长结对帮扶,举办学校年轻干部培训班,构建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
20.加大内育外引力度。坚持“按需引进、精准引进、柔性加盟、服务一线”原则,补充学科短缺教师。指导学校参加全市引才专列,优化自主招聘方式,引进一批市外名优骨干教师。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内外研修、长三角名校跟岗学习。新增一批市级名师工作室,发挥好建设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完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后备人选库,健全师徒绩效考核细则,引导学校开展拜师结对、专家指导、学习提高、合作研讨、选拔评比等活动,精准指导和跟踪培养一批后起之秀。分类别、多层次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继续组织教师基本功大比武活动,强化比武成果运用。组织第三届“绍兴名师”评选,推荐评选一批省、市教坛新秀。
21.保障教师地位待遇。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规范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继续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不合理负担。做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工作,严把选聘入口关,完善教师入职、退出的衔接机制。完善对教师的全周期关怀激励机制,落实市直教育工作者“十个有”关怀激励机制,做到政治上激励、生活上关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
六、坚持系统观念,提升治理水平
22.提升依法治教水平。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制度,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业务培训,强化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坚持“市域扩面、市直提升”,扎实推行教师录用、岗位设置、干部任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五权下放”,深化“县管校聘”。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等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治理作用,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推进“互联网+监管”掌上执法应用。
23.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继续维护好67个政务服务事项的信息设置,高位保持办事效率及群众满意率。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明“网上办”“掌上办”,着力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历年毕业生信息采集工作。不断完善“绍兴掌上教育”APP,充实新的服务事项和服务场景。开展“清朗”行动,涵养教育舆论生态。依法及时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提高信访办理满意率,降低重复率,全力提升绍兴市12345政务热线服务指数教育得分。
24.办好教育民生实事。强化“三服务”意识,优化提升教育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方式和水平。加强中高考安全保障,推进中考网上巡查系统建设。全面落实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义务段“两免一补”等教育资助政策,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优化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全面完成公办中小学空调安装任务。继续实施明眸亮睛工程,改造教室灯光1900间、更换升降课桌椅39000套,确保学生近视率下降一个百分点。
25.筑牢师生安全防线。全面推进师生安全“网格化”管理,建成“学生安全守护平台”,探索完善安全管理“校内建网、校外借网、内外联网”的“绍兴方案”。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智安校园”建设,大力创建“平安班级”、“平安寝室”,全市“平安校园”创建率达到98%以上。推广“校园食安智慧监管系统(2.0版)”,实施学校安全综治工作“十大工程”,确保校园突发事件“零升级”“零调解”。
26.扩大教育开放共享。完成援疆、援藏、援青等教育对口支援任务,办好西藏民族中学、新疆内职班和各类东西合作班,实现绍兴优质教育资源与受援地的充分对接。落实《杭绍甬优质教育资源同推共享计划》,积极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支持各类研究院的引进和建设。继续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快留学生品牌专业和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