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索】
作者:包丽颖(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大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场所,孕育着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重要的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培植学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情怀,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北京理工大学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即“两个第一”)。“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是学校办学育人的光荣传统和文化财富,深入挖掘延安精神、军工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时代进化、数字活化、艺术演化、生活转化、育人内化,建立健全新时代文化育人闭环体系,是极为重要的铸魂工程。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资源时代进化。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产物。在实践活动中坚守根脉、不断创新,是中华文化产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法宝。对大学而言,就是要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历史内涵与时代特征的统一,既充分挖掘、激活办学治校历程中积淀的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又结合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地丰富文化内核,为凝聚价值共识、激励团结奋斗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为此,学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继承发扬红色文化基因,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特征和文化建设规律,不断丰富一流大学文化的“新时代表达”,为红色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和发展活力。
强化技术赋能,推动文化资源数字活化。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改变和创造着时代文化生态。在数字化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是互联网虚拟空间里的“原住民”。灵活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丰富数字空间文化供给,是满足学生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强化技术赋能,大学有天然的学术和学科优势。学校要依托优势抢抓数字技术发展机遇,对既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让红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推进数字文化资源再生产,形成一批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的数字文化成果。2017年起,北京理工大学陆续实施校史资料数字化抢救、校史“口述史”采集和学科专业史编纂“三大校史工程”。推动育人资源“活化”,建设红色基因育人资源库,推出“元宇宙”校园文化空间;推进课程“活化”,与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等机构合作,有效拓展了一流大学文化的信息化传播路径。
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推动文化资源艺术演化。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更是充满魅力的。艺术是文化的表现和载体,能够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随着欣赏水平和视野格局的不断提升,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与日俱增,对文艺作品的数量、质量、品位有了更高要求。必须立足时代条件、师生需求,对文艺内容和文艺样式进行创新创造,打造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不断提升师生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以我国兵器科学事业重要奠基人徐更光院士等为代表的先贤事迹,是北京理工大学校史中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我们通过创作师生喜闻乐见的舞台剧《大道更光》、“红色史诗”《光荣与梦想》、大型纪录片《红色育人路》等,带领师生感受一代代北理工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矢志强国、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和光辉历程,为广大师生注入团结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立足服务师生,推动文化资源生活转化。文化似水、润物无声,但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要实现落地生根必须融入校园生活,通过“见人、见物、见细节”立体打造校园文化育人场,让师生可见可感,强化共识共行。文化景观和文化基础设施是校园文化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大学精神的亮丽名片和文化育人载体,影响和决定了浸润其中的师生的精神品格和行为风貌。集思想引领、文化支撑、价值承载等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景观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氛围的活化资源。通过推动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和活动场馆美化升级,可以不断提升校园空间品质、营造校园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聚焦以文化人,推动文化资源育人内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价值旨归。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优秀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滋养心灵、涵育德行,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高校作为文化高地和育人基地,要注重激活长期办学历程中积聚的丰富文化资源,以文化育人为抓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深受中华文明滋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了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内化、转化为育人优势,全面塑造“平视一代”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我们把校史校情教育作为新生和新教工“入校第一课”,深度融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开设“延河儿女进课堂”特别思政课;牵头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加强不同类型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汇,打造文化育人共同体;坚持每年开展“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文化建设形塑立德树人新格局、教师教学新形态、学生成长新场域,将文化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各方面、全过程。
秉持守正与创新,贯通历史与未来,切实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高校要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不断激发先进大学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2日 14版)
[ 责编:王蕾 ]原标题:勇担文化使命 坚持守正创新 不断激发大学文化发展活力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