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

创新育人方式 探索未来学习新样态

沈建华 徐桑桑 郑小丰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着眼于育人方式的改革创新,以学校“三生”理念——生命、生态、生长为核心,聚焦儿童生命体,满足儿童生命需要,创建“三生学堂”,将其打造成融通未来的良好“生态环境”,培养儿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素养,使其能够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让生命健康全面地生长。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规划课题“‘蕙学+’:指向未来课堂的学习新样态研究”(项目编号:2023SC047)和杭州师范大学2023年浙江省教育部门一般科研项目(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专项)立项课题“变革育人方式:未来学校视域下的学习场创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202353617)阶段性成果。

  场景重构——变“有限空间”为“学习生态”

  学校以儿童为中心,整合文化、课程、空间、资源和技术,重构虚实融合的学习空间,创设灵活开放的学习生态。

  融通校园内外,建造“五馆N站”。构建重视人机互动、情境体验——包含科技博览馆、自然生态馆、初心学院、生命体验馆、情意生长馆等实体性场馆;打造智能化虚拟网络场,以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设施创建虚拟情境,增强学生体验感和互动感,发展多维学习场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便利性;营造育人文化场,关注学生生命体的有效生长,形成超越空间、超越边界且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新生态。

  学校现已投入使用包括木工坊、红十字会急救基地、灾害体验馆、3D创客工作室等多个特色多功能教室,将学校打造成为虚实结合、内外联通、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乐学的浸润式学习乐园。以学校为主阵地,利用周边多个相关场馆社区资源为补充,与校内教育资源相得益彰,深化建设价值观导向的未来学习中心。如初心学院以实景与虚拟结合的“沉浸式”党史馆,促进学生在“红色教育”项目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生命底色,让每个空间都能互动对话,赋予独特的学习价值、文化价值与育人价值。

  课程成群——变“固定课程”为“个性成长”

  关注学生成长需求,连接学校文化内涵,学校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构建以“尊重个性、激发潜能、多元发展”为总目标的“生长+”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横向内容结构方面,追求全面性和均衡性,“生长+”课程涵盖品德、人文、智能、身心、审美五大领域,形成“蕙·心、蕙·生、蕙·爱、蕙·创、蕙·艺”五大课程群,五大课程群分别指向五个维度素养的培养,落实“培养健康优雅的蕙美少年”的目标。在课程的纵向内容结构方面,五大领域下建立基础性国家课程、自选性活动课程、主题化综合课程和个性化项目课程四大课程层次。四大课程层次有必学、有自选,形式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如自选性活动课程“快乐星期五”安排在每周五60分钟的社团大课。主要指向满足全体学生课外拓展的需求,并依托五馆N站,采用选学走班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走读。而个性化课程群的主要呈现方式为“缤纷特长时间”与学后乐园时间,安排在每天16:00—16:40和每周五12:30—13:00。指向满足有特长的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配备专任导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范式变革——变“闭合教学”为“动态学习”

  将相对固定化、封闭型的课程,逐渐转变为动态化、生本化、开放型的学习,强调课程整合与个性化,让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教育模式由统一教材、集体备课、类似教法转变为选择性、差异化、混合式的个性化成长,适应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与差异。

  深化建构“蕙学+”——指向未来课堂的学习新样态。高质量提升国家课程的实施质量,改革课堂生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及课堂品质,优化学习样态。坚持学生立场,秉持学为中心,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四个维度突破创新。如学校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单元整合教学”,融合学科教学与项目化学习,开展大单元教学,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把教学进度调整为学期课程纲要,加强纵向学段有机衔接和横向学科有效配合,站在素养高度,打破教材原有的单元章节,按照大概念的逻辑,将原本不同课时、单元的内容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单元,甚至突破学科站到更大领域重组,实现系统课程的育人价值。

  在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框架下,实施以“三单”为核心的创新融合学习范式,推行基于“情境合作单”的社交式学习、基于“项目实施单”的项目式学习和基于“私人订制操作单”的个性化学习。

  评价创新——变“统一模型”为“多元评价”

  以学习方式转变为重点,建构素养导向下的学教评一致。发展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真正的进步,充分考虑儿童兴趣驱动和个性需求,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实现更精准、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关注儿童的共通能力,使其在体验中成长,主动探究、学会学习,培养他们面向未来的能力。

  过程性评价走进备课过程,走进课堂教学,走进学习反馈;依托学校场馆资源,开展项目化游园评价;开展情境项目式学评,如学科长作业、游园、校园微体验等;家校联动,推广家庭实践活动,创建家庭评价情境,丰富学生评价的综合性。通过“课程”“活动”“评价”三维共育,全面培养新时代的“蕙美少年”。构建“五蕙”主题节日群——“蕙玩节”“蕙学节”“蕙健节”“蕙艺节”“蕙劳节”。以表现性评价为主的每月学科节,融通学科素养,通过自评、他评获得过程性评价,感受阶段性成果的喜悦。引导学生发现学科核心素养,以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展示自身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五育”融合。

  学校教育成果丰硕、办学实效突出,成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杭州上城样本。先后获得了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科研单位、全国智慧校园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浙江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牌)、浙江省首批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基地学校等百余项荣誉。2022年1月浙江省政府部门专题调研民生保障工作时走访学校,对学校践行“三生教育”理念、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表示肯定。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始终坚持顺应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探索未来视域下发展儿童未来素养的育人方式变革,既是对未来育人方式呈现样态的探索,也是对“双减”等政策的有效回应。学校将不断推动学习空间、育人方式与评价机制的深度革新,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沈建华 徐桑桑 郑小丰)

[ 责编:邢彬 ]

原标题:创新育人方式 探索未来学习新样态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教育信息服务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