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学校的智慧一直留存”(主题)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校长唐冬梅的教育故事(副题)
中国教育报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曹鑫宇
教室里,每名学生都拥有一台智慧课桌设备;走廊上,大数据滚动显示全校运行情况;会议室里,教师研讨内容自动生成资料……作为一所老校,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却让人处处感受到时代感,“智慧”无处不在。“教育智慧”与“智慧教育”,这是该校校长唐冬梅谈起办学时,说得最多的两个词。这些年来,唐冬梅担任过5所学校校长,每一所学校都是有着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积淀的老校,如何寻找老校的新发展密码?
唐冬梅着力推动教育智慧与智慧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老校办学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深度调整,正让这些学校迭代升级。
“点滴式”记录
突破盲区 全面画像
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让教师能够看见成百上千个孩子,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几乎不可能。
但借助于智慧教育,唐冬梅却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个里程碑式的发展,还得追溯到2020年以前,那时的她担任燕山小学的校长。
“看!那上面有我的名字!”2020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燕山小学校园里的师生们非常兴奋。因为校园里多了一个智慧展示大屏,每个楼道都安装了一个通过刷脸和扫二维码就能积分的显示屏。
“过去,我们能看见的是分数,但是对于孩子其他方面,却很少有量化的指标。”于是,唐冬梅和行政团队经过多方调研和意见征集,在长沙市开先河为学校量身打造了一套智慧评价系统——“七色雏燕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该套系统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评价,由校长和教师随时记录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评价数据即时沉淀、即时统计、即时展示,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多方面协同参与,每名学生在学期末都拥有一张智慧评价系统生成的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单。
这样的记录,让每一个孩子每一步的成长都被“看见”:有的孩子成绩突出;有的孩子艺术表现突出;有的孩子体育很好;当然,也有孩子行为习惯表现不好……
在一次升旗仪式上,唐冬梅给三年级的陈嘉瑜颁发了代表最高荣誉奖章的体育三星奖章,这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的羽毛球比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校长妈妈,我是第一名啦!”陈嘉瑜抱着唐冬梅大声欢呼,并拉着她兴奋地转了好几个圈。
“智慧评价系统能引领教师们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让每一个孩子的表现一目了然,比如这个孩子体育方面的章少了,那个孩子艺术方面的章少了,教师们就能够及时加强教育。”在唐冬梅看来,智慧评价不仅能记录孩子们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让因材施教有了可能,促进了孩子们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众创式”教研
打破壁垒 智慧众筹
这几年,育英学校一直致力于用共享思维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而这中间,自然也包括了教师智慧共享。
在唐冬梅的眼里,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是拥有一批优秀的中老年教师,而学校最具发展潜力的力量是青年教师团队。她希望,让老教师工作有尊严、有自豪、有获得,让青年教师成长路上有人帮、有人带、不孤单。
但传统的教研模式,往往是自由交流,很难留下学习资料,也就难以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为此,唐冬梅又在智慧教育上动起了脑筋。
在她的谋划下,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就是一次教师智慧共享与众筹的盛宴,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
根据教研的目标,学科组提前确定好一位主备人和两位主讲人,而其他的教师根据主讲情况,从学科素养、课程实施、学生评价等方面分析教学方案的可行性,教师们自由发言,打破孤岛壁垒,还会有邀请来的专家进行指导与总结。而这是教研活动的线上部分。
在线下,主备人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教学方案,并在班级进行课堂实录,将课堂现场和学生们的真实反馈一同上传到学校的“智慧库”——学科建设研讨教研大数据库中。自此,整场教研活动才算结束。
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在学校的“智慧库”里看到教研活动中智慧众筹后的课堂,而这一场从线上到线下智慧众筹的记录将永远留存在学校“智慧库”中,不断被传承下去,成为一代又一代教师学习的最佳资料。
“我想让学校的智慧一直留存,而学校的智慧事实上就是教师们的智慧。通过信息技术,教师们的智慧被集结最终形成学校的‘智慧库’。”唐冬梅说,有时候外面的课堂并不一定适合本土和学校的学情实际,自己学校的示范课堂恰恰是许多年轻教师所需要的,老教师也需要这样的平台让所有人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老教师们笑称,他们就是这样被唐校长幸福地“哄骗”着,在学校的历史中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智慧印记。
“精细式”管理
精准治理 对症下药
课间,唐冬梅在教学楼一层层巡查,看到哪个班级卫生做得好,便在手里的屏幕上点一下,随后该班级门口的即时反馈屏以及所有教师的后台都能看到唐冬梅的更新记录。
“所有的管理都是为了激励师生们和学校变得更好,技术手段带来的智慧管理能够有效地防止‘一人生病,集体吃药’的现象。”唐冬梅介绍,数据能够精准地反映每个班级的每项日常事务的情况,方便和班主任更好地有效沟通。
智慧管理的后台,每月一总结。唐冬梅清晰地记得,她有一次发现某个班级在这一个月内的卫生事务都没有受到过表扬,于是她找到班主任,询问具体情况,“我当时是直接用数据说话的,数据是有说服力的。我们不需要谈一些空话,而是针对数据仔细回忆、反思,并一起研究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并通过接下来一个月的数据去验证我们的答案”。
这种“精细式”管理让唐冬梅和行政团队每次与教师们谈话都能谈到点子上,在开大会时也不会因为个别情况而影响到整体,教师们对学校的信服力和融入度不断上升。
“‘精细式’管理一层层下来,我们能看见所有教师,教师们也能看见所有学生,而学生们通过学校内和班级门口不断变换的显示屏,能看见整个学校。”唐冬梅感叹,“大家都是学校的一分子,会自然而然地希望学校变得更好。”
这些年,唐冬梅把自己深入扎进智慧教育学习的海洋里,慢慢地,学校的日常管理数据平台、智慧课堂数据平台、众创式教师课例研修平台、校园安防管理平台丰富和完善起来,师生们也用各自的方式和行动积极参与了进来。
“数据是可以留住的故事,是有温度的,有记忆的。智慧教育不仅仅是数据,更重要的是看见数据背后的人,通过数据培育智慧的少年。”唐冬梅最后说。
原标题:“让学校的智慧一直留存”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