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破“小团体”刻板印象 课程教学精心设置 女生变得更自信独立(引题)
从很神秘到火出圈 就读女校体验如何(主题)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实习生 许可儿
近年来,张桂梅老师创办的丽江华坪女子中学引发热议,这也让外界对女校的关注度提升。其实,不只是在山区办学的华坪女中,北京和上海也有女校的存在。这些曾被男生认为“神秘”、被家长质疑的女校,如今似乎成了教育特色优质的象征。
上海市三礼堂
上海市三校园
华夏女中运动会
华夏女中的花式篮球表演
上海市三开学典礼
华夏女中排球队
今年,北师大实验华夏女子中学新一批初一年级共有8个班,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下称上海市三)新一批高一年级也有8个班。但这些女校的扩招,却无法满足想报名进女校的全部生源。
女校遭“热捧”只是表面现象,在教育资源相对充沛的都市,这里的女校有着与山区女校不同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路径,也更体现出女校在当今两性平等的社会状态下独特的生存价值。
课程动静兼修
茶艺等特色课程是女校标配
早上8点不到,北京红莲北里的居民们就听到了来自北师大实验华夏女子中学校园里的欢呼声。这里刚刚拉开了今年秋季学校运动会的大幕。
运动会的开幕式别开生面,初二年级的女生们打着花式篮球出场,不同于男子篮球的高强度对抗,花式篮球融入了韵律与舞蹈的元素。篮球在女学生们增添了柔顺的美感。
虽然是女子中学,运动会的项目并无太大不同:短跑、长跑、跳高、投掷等田径项目激烈地进行。
为数不多有男性参加的比赛是运动会最后的收尾项目——师生排球赛。几个身材高挑、穿着运动短裤、一身古铜色皮肤的女学生面对的是由男女老师混合组成的教职工队。
在学生们一次次的欢呼声中,排球被女生们扣杀过网,几个男老师试图救球拦网,却都没挡住女生们的猛烈攻势。
“谁赢着呢?”有刚过来观看比赛的老师问。
“那还用说嘛,当然是孩子们。”一直在观赛的老师开心地回答。
女子排球是华夏女中的传统优势项目,这支女排球队近几年在北京市初中组的各项大赛中夺冠,女排精神通过她们在女中完美体现。
运动之美的另一面则是女校特有的娴静之美。日常教学之外,烘焙、舞蹈、茶艺、纸艺服装设计等适合女生的特色课程是女校的标配。女学生们可以把自己对于美的感悟通过学校的特色课程展现出来。
“其实除了这些特色课程之外,女校与普通学校在日常教学和生活方面没有什么区别。”名为“盒子”的视频博主曾利用网络记录下自己在上海市三的读书经历。在她的视频VLOG中,有民国风建筑的典雅校园、绿色的草坪、木制的座椅、雕花的台阶扶手、马赛克式的教室玻璃以及古朴的图书馆和乐器室。
上海市三开设有系领带、编花绳、西餐礼仪等特色选修课,但最受大多数女学生欢迎的还是一些社交课程。
目前正在上海市三读高二的小布说,在一些社交课程上,老师会带领她们一起完成一个活动项目。通过项目,学生们可以自己策划活动,自己联络实施,同时提出创意,不断改进活动内容。整个课程的实操性非常强,培养的是女学生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和工作能力。
打破刻板印象
不会因只有女生陷入封闭状态
从社交课程课上,小布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大的改变是,她的社交能力有了巨大提升。她的想法也因为该课程有所转变,她开始努力去和同伴沟通、联络,必要的时候还要在公众面前演讲。整个人的状态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变,变得落落大方。
小布觉得,女校并不会因为只有女生而让女孩子陷入封闭的状态,相反对于一些胆小害羞的女生来说,女校的生活和特殊课程反而是一种很好的过渡和历练。
在上海市三学习了一年多,小布已经打消了自己当初进入女校时的些许顾虑。起初,她选择女校其实带着一丝无奈,因为她的中考分数恰好卡在上海市三的分数线上,想上其他重点高中有些勉强,但若放弃进入女中,去一所普通中学又有些浪费。最终,她选择进入了上海市三。
当时让小布比较顾虑的是女校的风气。她之前也认识几个在上海市三初中部读书的女生,那几个女生之间的小团体意识很重。此外,中考招生时也有老师提醒她,女校最大的“缺点”就是女生扎堆。
但高中一年生活下来,小团体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勾心斗角也没有出现,这让她意识到这个问题与性别无关,也与是否是女校无关,而只是发生在某些人身上的个例。在小布看来,身边的同学都是女生,很多细小的问题都很容易互相理解;老师无论男女都很温柔,习惯以鼓励为主;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特别融洽,即便是学生们给老师起外号,老师也是笑着接纳。
上女校之前,“盒子”也有着和小布同样的担心,比如女生不擅长理科、女生聚在一起容易结小团体……但高中三年下来,“盒子”发现这些都是外人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她在学校里认识了很多理科成绩很好的同学;理科成绩不好的同学寻求帮助时,也会得到很友善的回应。
在女校里,她结识了不少很要好的朋友。因为大家都是女生,班级中的体力劳动会主动一起承担,像搬桌子、柜子这样的工作,女生们合力协作也都能轻松应对。这些也在无形中解放了“盒子”对于女性的很多限制性思维。
“我觉得女校的环境很自由,没有约束。在女校,女生们会用更包容的眼光来审视身边的同性,谁也不会被异性或社会上一些刻板的思维方式影响。”“盒子”说。
两性关系发展
女生变得更独立大方
刚上大一的“盒子”说,当初选择到上海市三就读,主要还是想在一个比较单纯的环境里学习。
“盒子”并不觉得女校会阻碍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她在高中时期就通过课外活动认识了一些男同学。由于喜欢跳街舞,通过爱好,她和一些男生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一些在女校就读的同学也表示,在现代社会的节奏里,学生们有很多课外时间可以认识异性同学或朋友。
小布虽然在学校里较少接触男同学,但她觉得自己并未因此受到什么影响。初中时,她就与男生交往很少,很多同班男生甚至三年都没怎么说过话。不过,她也并不缺异性朋友,“课外班、兴趣班里我认识很多男生。”
小布记得,她刚上女校时身边有男生觉得女校很“神秘”,会开玩笑地说:“我要是在你们学校是不是就是一枝花。”现在想来,这也是对女校的误解,“女校的女生反而更独立,老师会告诉我们要自强自立,不要总想着依赖别人。”
小布说,老师会引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教同学们如何与异性相处,老师在课上也会穿插一些两性关系方面的话题。更有同学因为和老师关系好,将自己的感情问题和老师讲,让老师帮忙解惑。
当然,“盒子”也表示,她周围的同学也有从女校毕业后发现自己无法与男生正常社交的情况,但在她看来,这些都属个例。
现在,已经上大学的“盒子”同样保持着与男性友人良好的关系。虽然到大学后,偶有一些异性会质疑她的长相和穿着,但她依然能自信地展示自我。
“盒子”觉得,女校赋予女生更多的不是保护而是力量,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更多的女孩子还是从女校收获了自信,这份自信让她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更加从容。
存在发展动力
办优质女校才有可持续生命力
对于现代女校存在的价值,现今不少女校学生都觉得女校以前是赋予女性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如今则是赋予女性更多思考的权利,是找到更适合女性教育方式的一种尝试。
北师大实验华夏女子中学校长刘海霞认为,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女校是为了保障女性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而创办的,所以很多女校都有着百年历史。
现在,女校的存在更多的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产物,是一个城市多元化办学特色的标志,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交流的窗口。
华夏女中创办于1996年,2015年北师大实验中学根据首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宗旨承办华夏女中,当时华夏女中教学和生源质量都不十分理想。“那个时候压力很大,特色招生的时候还允许办校园开放日,我需要在学校现场宣讲,但还是门可罗雀。家长和孩子对学校未来办学发展更多的是质疑与困惑。”刘校长回忆说。
摆在全校教职工面前的是必须努力提升师资、改进生源,优化管理,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拼搏和努力,2016年真正自主录取的首届华夏女中学生在2019年中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华夏女中后面几年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并在此后连续五年将优势保持下来。这一下,华夏女中“火出圈”了,成了大家挤破脑袋想进的学校。
自2015年刘海霞成为华夏女中的校长后,她便开始研究女校的历史和发展。“优质女校才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她认为,从双性社会的角度来说,单纯的女校很难有生命力。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再用封闭管理的方式,让女生单性别在一起学习生活六年,从学生的身心发育来说,可能并非最好的选择。所以,家长的疑虑、社会的评价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一些流传于社会上的关于女校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两性关系方面的问题,其实更多的还是社会偏见,这些现象在社会上都是客观存在的偶发个例,并非女校产物,更与学校的单性别无关。因此,办女校就应该办优质女校,让女生可以在很好的学习氛围下健康成长,同时挖掘女校的办学优势,尽可能地削弱顾虑。
刘校长认为,从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来看,女生的心理和身体发育多数要早于男生,尤其是在初中三年这个阶段,女生的心智已经相对成熟了,所以初中阶段女生需要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时候女校对女生来说是有优势的。
据了解,全国现存的各个女校都非常关注学生们的性别教育,北京的华夏女中、上海市三、沈阳同泽等几所女校每年都会进行教育交流。这些女校普遍认为,要让女生们感受到女性自强自立的精神。同时,女校也会与其他学校进行较多的交流,让女校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接触其他学校。
在刘校长看来,所谓的“女校热潮”其实并不存在,家长和社会对于女校存在的弊端疑虑仍存,只是因为女校自身发展定位指向“优质”二字,有了教学质量的保证,有了好的校风校纪,有了更阳光自信的教育理念,所以家长和孩子不再纠结于女校的特异性,开始愿意接受女校,认可女校。
原标题:从很神秘到火出圈 就读女校体验如何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