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支持开展了第八届港澳教师普通话能力提升培训班,80名香港和澳门的中小学及幼儿园老师参加了一个多月的线上课程学习后,到北京参加了沉浸式线下培训。历经3年新冠疫情后重启现场培训,作为香港一名参与普通话教育研究工作近40年的“推普人”,得知这个消息,我很欣慰。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对于深化内地与港澳更加紧密的交流合作、助力香港和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港澳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是提高普通话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放眼长远,对港澳青少年和儿童打好普通话语言基础必将大有裨益。

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特区政府日益重视教师的普通话培训。1998年起,普通话科列入中小学的核心课程,这是在香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为适应这一需要,普通话教师立即进入培训程序。回归26年以来,香港普通话教师的培训工作经历了曲折的变化,但从未停止过,而且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收到实效。

香港教育局每年为普通话教师提供不同主题的在职培训,例如课程发展处提供的课程诠释、听说教学、拼音教学、学习难点的处理、学习评估、营造语境等内容的培训,以提升在职教师教学素质及教学技巧,并进一步拓展至普通话表演艺术、语用文化、传意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教师的语言素养。课程发展处也协助并鼓励教师参加教育部、国家语委举办的粤港澳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推广及教学能力提升班等课程,还举办教师内地文学文化交流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交流、青少年语言文化线上研修活动,以促进与内地更加密切的交往,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学能力。

香港普通话教师十分珍惜培训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升自我能力的意识强烈。例如,香港教育局多年来举办的“普通话(小学)研讨会/工作坊”“普通话(中学)研讨会/工作坊”,都是请知名学者和资深教师与大家分享普通话研究和教学的成果与经验,内容丰富多彩、具体实用,广受中小学教师欢迎。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主要是上网课,研讨会限名额200人,在很短时间内就报名满额。讲座后,讲稿、简报作为重要资料留存于教育局有关网页,供教师参考研讨。

除了香港教育局举办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香港许多大学也重视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工作,比如开设普通话科教学实务课程,针对中小学普通话科教师,包括专任、兼任教师以及辅导老师,培养他们教授普通话的技能,加深他们对学科的认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改进教学效能。

香港的民间推普团体在教师培训工作上也作出了贡献。例如成立超过40年的两家非营利团体:香港中国语文学会、香港普通话研习社,广泛开展各项普通话教学和推广活动。他们是香港推普工作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

在香港,与普通话培训工作相辅相成的是普通话测试,“以测促训”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中小学普通话科教师不仅要接受培训,还要接受测试。在准备测试的过程中,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01年起,香港考评局和教育局合办教师语文能力评核,又称为基准试,以评核考生是否具备任教普通话的语文能力。每年评核工作结束,都会发表详细的评核总结报告,除了公布各卷评分的分项数字,还会分析考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议,对考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非常有帮助。

比普通话基准试更早让香港教师青睐的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1996年,香港大学与国家语委合作,成立了香港第一家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至今同类的培训测试中心已经多达15个,全年为香港市民和教师开放服务。目前已经有约14.8万人次参加测试。由于获得合格以上分数的考生都可以申领国家语委颁发的证书,许多考生向往通过这个测试,他们觉得领取这张证书不仅证明了他们的普通话能力,更体现出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新冠疫情期间,为满足考生需求,测试工作也没有停止,而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方式继续开展测试。目前,香港的国家级测试员有一百多人,这支队伍的成员爱国爱港、推普意识强、测试经验丰富,在香港的普通话测试和普通话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后,教育部、国家语委应港澳之需,加大港澳教师普通话培训支持力度,在语言能力培训的同时,还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注重中华文化的体验与实践,增强了学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思考、理解和认同,有效促进了心灵契合。港澳教师普通话培训架起了一座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的“同心桥”,不断为港澳长期稳定繁荣发展贡献语言之力。

(作者:田小琳,系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副主席)

(责编:孙竞、郝孟佳)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