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劳动不仅是汗水,更是智慧”

   【一线讲述】

   2023年寒假,北京中学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蒸馒头。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孩子们来说,蒸馒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真正亲手去发面、蒸馒头的,调查下来并不多。这次作业,不仅让学生经历蒸馒头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其过程中尝试,探究不同比例的面粉与糖的组合,会产生怎样的发酵效果。同时成立研究小组,大家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形成一篇小论文。

   孩子们非常积极,在家里不断地进行发酵馒头的实验与实践,并拍成照片、视频,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把加糖量对发酵的影响,包括对馒头内部结构、外形以及口感等的影响,研究得非常充分,写出了很多篇有意思的论文。

   在此基础上,孩子们自发地延展更多实验,比如有些同学开始研究温度对馒头发酵的影响,有些同学开展自制米酒、自制酸奶、自制泡菜等等。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小组讨论群中各种好想法、新发现层出不穷。家长们都称赞孩子们变得越来越爱劳动、越来越爱思考了。

   蒸馒头是一种劳动,当这种劳动过程具有创造性的特征后,孩子们就特别喜欢。让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充满创造性,这是北京中学一直以来开展的实践。比如,我们将校园中的各个墙壁、各个角落的文化布置定期承包给孩子们,让他们以小组形式竞标,写出策划书,进行答辩,竞标成功后按方案实施。布置学校的墙壁文化,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劳动,但孩子们努力争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布置,这种劳动不仅是汗水,更是智慧,他们需要用心去做,需要创造性地去做,需要集体协作去做。

   校园的角落、楼顶上都有些空地可以种植,谁来种植、种植什么、何时种植、如何评价种植效果,都大有讲究。我们同样采取的是竞标制。孩子们参与种植劳动,必须对种植对象的特性有深入了解,必须全程观察、记录、研究、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孩子们将油菜籽放入泥土后,就每天记录变化的过程,从发芽破土,到开花结籽。成熟后,孩子们自己收割、自己脱粒,自己将菜籽变成菜油,自己品尝菜油烧炒出的食物,最后形成报告与大家分享。

   孩子们在这样的劳动过程中,会产生劳动的喜悦,逐渐乐此不疲,进而从热爱劳动到热爱生活。劳动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克服惰性,坚持不懈;需要孩子们用心去观察变化,不断探究和实验,容不得半点糊弄与虚假;需要孩子们开动脑筋,不断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需要孩子们开展协作,相互分享,彼此支撑。孩子们正是在这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成长。

   劳动创造人。劳动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孩子们的成长方式。聚焦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让它充满创造性,实际上促进他们创造性成长。

   (记者董城采访整理)

(责编:郝孟佳、熊旭)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