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本文系多知网经授权发布,本文摘自《实然与应然:教育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该报告为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报告详细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五大关键发现,并为教育数字化供给侧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近日,在2023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教育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发展"平行论坛上,北京大...

编者按:


本文系多知网经授权发布,本文摘自《实然与应然:教育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该报告为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 ( 教育 ) 特色实验基地、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报告详细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五大关键发现,并为教育数字化供给侧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近日,在 2023 中关村 " 教育 + 科技 " 创新周— " 教育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发展 " 平行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 ( 教育 ) 特色实验基地联合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实然与应然:教育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 ( 教育 ) 特色实验基地主任汪琼介绍,本报告历时半年,访谈了国内 30 余家智能教育企业,客观分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企业产品服务发展现状,希望通过分析找出差距,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供给水平提升,促进行业企业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报告还致力于为各地区各学校在智慧教育建设选型方面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01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及生态


报告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做了界定。所谓数字化转型,就是以数字化战略为引领,以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为支撑,通常具备数据驱动、用户中心和场景切入三个要点,通过流程再造和文化转变实现组织变革,最终达成价值创造和生态重塑的目标。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表现为教育场景各类解决方案的数字化,其成功转型有赖机构对数字化技术的价值认同、理念转变和文化建设。


报告提到,教育数字化以数字化战略为引领,以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为支撑,以数据驱动、用户中心和场景切入为要点,以流程再造和文化转变推动组织变革,以价值创造和生态重塑为目标。


数据是教育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关键要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 " 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授顾小清认为:数据驱动下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以数据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师教研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育企业在设计产品时重视以用户为中心和以场景为切入。


这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联盟在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的时候做的模型,第一个阶段蓝色的是数据的数字化;第二个阶段是流程的数字化,包括流程的自动化;最后是文化政策方案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数字化。


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态来看,报告认为,教育企业是学校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供给者,是教育供给侧的重要主体。报告侧重于调研支持学校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系统产品,如数字教育资源、精准作业系统、沉浸探究系统、课后服务平台、教师研修平台、数据集成中台等。

02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五个发现

报告根据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情况,阐述了五个关键发现:

第一,教育部政策指挥棒会引发用户需求、引导企业产品研发方向。

比如最近几年教育部发布了多个与 " 双减 " 相关的政策,推动了课后服务供给生态的发展,有公司研发素质课程、开发排课系统,努力做到 " 一生一课表 ";保护视力等政策引发了一些地区开始探索教育信息化的 " 去屏化 " 发展路径,智慧纸笔类产品大量涌现;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的行动中,多家企业开发了课堂教学行为 AI 分析系统。

繁荣假象:同类产品丰富不代表用户选择空间大。调研发现,来自不同企业的类似产品往往功能相差无几,自身特色不鲜明。

第二,国内教育软件产业尚不成熟,需尽快建立数据互操作标准。

目前国内教育软件厂商规模大小不一,规模大的厂商产品种类较为多样,规模小的企业产品功能较为精细。大厂商主要走区域化政府采购渠道,小厂商则是靠学校试点打磨产品,建立口碑。从学校角度来说,对大厂商信任度会高一些,主要是担心企业生存会影响服务可持续,另外也担心小厂商的产品难以与学校现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购产品)集成。不过,也出现了一些地区或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以实现地区教育部门对智慧教育应用的设计,这种与企业共生长的模式对于小型企业或初创企业是有吸引力的,但也会因为政府主管领导职务变化而存在一定的合作风险。教育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需要 " 大鱼 ",也需要 " 小鱼 ",各有各的生存空间。

产品误读:用户往往以为同一厂家的多个软件之间天然地具有较高的集成整合度。

比如,学校用户会假设同一厂家不同软件的数据可以汇总而用于用户画像,但实际情况是,同一企业的业务线大多分属不同的业务组,垂直发展,缺乏交叉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有的因为产品线是并购的,有的因为要鼓励企业内部竞争发展,但这种企业内部的业务割裂也确实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影响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以全过程数据采集为基础,对于来自不同厂商的软件产品要建立数据汇聚或交互标准,这是建立数据看板的基础。如果大型软件企业能够首先在内部定期整合产品线,梳理业务逻辑,建立系统间互操作规范,也会为建立教育领域各类软件互操作规范奠定基础。

第三,国内教育软件未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有限支持数字化转型。

从调研来看,较多的企业只有少数功能算是利用了数字化环境的独有优势,大多数功能都是在遵从或模拟学校现有的工作方式,做数据数字化和基本流程数字化的较多,部分产品有效率提升,也有产品增加了学校数字化发展的标签但也增添了师生负担,换句话说,是管理思维指导下的 " 打卡 "、" 留痕 " 产生了双轨操作增添了麻烦,散列多处的数据也加重了统筹决策的认知负担。

观念误区:有企业强调不改变现有工作方式,对于企业产品被学校采纳、被教师采用至关重要。以题库系统为例,目前大多数题库系统还都是将纸质考试题目数字化,几乎没有只能在数字化环境下解决的题型,也没有在纸笔环境下解决费时费力但数字化环境下解决又快又直观的题目。主要原因是对数字化学习的价值重视不足,只是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记录,而没有发挥数字化技术支持学习探究的能力。

在调研中还发现了一个需要企业重视的现象:由于软件产品更新过于频繁,学校拥有的平板等硬件跟不上,可能严重影响老师教学中使用,但学校和地方财政很难实现设备的频繁更新。中国各地各校的教育经费都十分有限,各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也不一样,企业在推广教育产品的时候应该考虑各地的设备情况,提供够用程度不同的功能组合产品。在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的时候,更要注意开发人员的设备与用户可用的设备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加强软件的设备适应性检测。个人手机随系统升级而不得不换设备的消费方式并不适合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国情,对教育软件企业发展来说,这种因为软件更新引发硬件必须换代的后果也会影响用户规模,教育企业需要从产品用户的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架构和功能优化。从发展来看,学校会用同样的价格得到更快的网速,教育产品云端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对本地客户端设备性能的要求。

第四,教育软件厂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刚刚开始,服务转型较弱。

很多企业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支持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派驻学校是常态,缺乏使用数字技术优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究其根源是企业希望通过辛苦周到的服务赢得学校上下的认可,缓解决策者可能遇到的教师抵触,以少增加教师负担、及时支持反馈的初衷而为学校提供贴身服务。但是这种做法对企业来说有两个风险:

一是企业成本增加,产品服务费价格飙高,缩小了能够采购系统或服务的地区和学校的范围,客观上也会影响企业产品的推广;

二是有限的驻校服务力量会影响产品在学校的常态化全面使用,需求满足的及时性往往达不到学校预期。尤其是驻校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则不能成为企业收集学校需求和反馈的喉舌耳目。

第五,地区 / 学校信息化治理水平不一,统筹度高的数字化转型快。

在调研中问到企业产品的实际应用情况时,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用户都表示:通常是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采购,学校和一线教师的话语权较弱,采购主体与最终产品的使用者不一样,所采购的产品在应用中有用不起来的情况。

对于成本投入大、单校利用率不高、对场地空间要求高或缺乏专业教师管理的学科实验室,比如创意类课程、机器人课程等,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建设共享活动中心,为附近学校提供上课场地和师资条件。对于数字化学习需要终端而自带设备(BYOD)难以实施的情况,已经有地区开始了学生端设备租赁服务,这会为教学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奠定设备基础。还有一些地区将信息化软硬件采购和服务都放在区县一级,学校只负责使用。这样的应用模式有诸多好处,可以最大化发挥信息化投入效益,也为同地区跨校信息化应用交流、地区统计信息化应用相关数据提供了便利。如果该地区的数字化治理(ITGoverne)小组构成合理,比如有相关部门人员、信息化专家、师生代表参加,应该可以搜集到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信息,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协调,而且区县一级信息化部门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中介,也有利于与企业的服务对接,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发展也大有裨益。

03

教育数字化供给侧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基于上述五个关键发现,从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1. 建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联合企业尽快制定可行的多系统数据交换标准、多媒体教学资源集成标准,为各级教育部门汇聚数据建立数据决策仪表盘、双碳达标绿色校园奠定基础。

2. 建议各区县统筹全区教育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核心软硬件服务,支持全区所有学校教学全过程的数字化,允许各校有个别特色应用接入,但不鼓励一校一方案开展智慧教育建设。

3. 建议相关企业不要止步于将原有的教学流程进行数字化 " 复制 ",而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元素的深度融合,注重用户体验和价值创造,提供能够体现数字化独特优势的教育产品和服务。

4. 学生端设备是发挥数字化环境教学潜力、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关键设备,尤其是在相关服务都在云端后,对学生端设备性能要求大为降低,使用年限更长,成本可控。

从国外应用来看,带手写笔的平板电脑可支持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后因为有更多思维表达和学科探索任务,需要带键盘的电脑,学习效果会更好。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