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教育文明的鲜明特征【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断,使中国教育的文明意义成为应时代之需、顺发展之势的重大课题。1 人...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断,使中国教育的文明意义成为应时代之需、顺发展之势的重大课题。
1.人类因教育而文明
《说文解字》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在原初意义上就是把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教育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文明化的过程。按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观点,文明是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逐步前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说,教育是促进文明的手段。
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文明和社会的文明。文明不仅以知识来衡量。教育只有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还需要道德和精神的树立;需要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等的培养;需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以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向学生传播新的文明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育是经由文化而达成文明的。“文化”这个词最初由“文”“化”合称而来,其本质意义为“以文化人”。中华民族之所以文明传承、世代不衰,与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承密不可分。教育如果缺失了经典文化和人文情怀,就难以真正实现教育的育人使命,也难以绘出“化成天下”的教育画卷。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文明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要素,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2.中国教育文明具有鲜明特征
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活动、文化存在,具有鲜明的文明特征。我国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规模之巨。我国教育体系规模大、链条长,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类型。2022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3亿人,专任教师1880.36万人,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制度之特。我国既有通用的基本教育制度,更有独特的重要教育制度,比如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制度,三科教材统编制度,基础教育教研制度等。这些重要制度与国家制度相匹配。
差异之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反映在教育上,城乡、区域、校际、人群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从以上三大特征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新形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中国教育在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推动教育文明不断完善的进程中,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3.教育学术研究需要自我革命
在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努力下,我国教育学术研究形成了完整的学术建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学术研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同程度存在尾随心态、学徒困境、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脱离时代等问题,导致教育学在学科谱系中地位还不高,在服务决策时贡献还不够,在指导实践时操作还不强,在对话国际时话语权还不大。洞察中国教育的文明意义、回应中国教育的时代之问,必须推进教育学术研究的革故鼎新。
树立自主意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我国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迎来了建构中国教育学的最好时机,要抓住机遇加快建构中国教育的自主知识体系。
强化实践导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巨大的教育实践规模,是教育理论的最佳源泉。构建中国教育的自主话语体系,要立足于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事实与经验。要放下理论的清高甚或是傲慢,走入实践、分析实践、总结实践、优化实践,以重大实践问题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加大理论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既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又要坚持在实践中生成理论。只有在根植于祖国大地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中国教育的内在规律,才能为中国教育学的建构真正作出理论贡献。
中国教育文明意义的进步彰显,需要深入探索教育规律,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教育界应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等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作者:李永智,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