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

【教育随想】

盛夏6月,第75个国际奥林匹克日如约而至。经过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岁月洗礼,6月23日这一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奥林匹克教育最为特殊且重要的节日。

今年的奥林匹克日尤为特别,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克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如期圆满举办,扎根中华大地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特色和模式逐步形成,冰雪运动文化正在中国的校园里生根发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从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指示,后冬奥时期的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好好思考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总结已经取得的经验,从而让宝贵的奥运遗产在未来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促进能力提升

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既在参与运动中收获运动技能的提高,更在日积月累的训练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锤炼和成长。

在一些冰雪运动示范校课程活动中,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学习多项冰雪技能的机会,冰雪运动体验课程、冰雪课程与旱地冰球、旱地冰壶、轮滑等项目交叉融合。很多基层学校开展冰雪运动教学都会有系统、科学、完备的年度和学期训练计划,训练时间覆盖周一至周五,有的在周末还要加点儿“小灶”,假期和比赛前的集中训练更成为体育特长学生的专属“福利”。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学计划当中学生“个体达到很好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全面学会多项运动技能”的目标便能够较好地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冬奥主题文化竞赛活动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将课程所学、运动所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与呈现,促进知识的实践应用与迁移,实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在中学开展《我们心中的残奥》纪录片制作与评比活动,要求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以青少年的视角寻找素材并制作成纪录短片。任务完成后,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校园中播放,让更多学生以丰富的视角了解残奥运动、感受残奥精神。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对老师和学生都充满挑战,但孩子们对此的反应却是兴奋大过压力,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项目的负责人,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完成任务。极高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带来的是远超预期的高质量作品。或许正是因为兴趣和自主性被有效激活,这个教学模块被学生们评为最受教育、体会最深的学习模式。

激发兴趣培养个性

激发兴趣与培养个性是奥林匹克教育工作深得人心的天然优势。

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的北京电厂路小学校长薛东用“搭建一所真正的奥林匹克教育乐园”来概括如何实现“小学校、大发展”的秘诀。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电厂路小学采取寓教于学的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参与,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有很大的获得感,因为自己的作品也有机会成为学校建设发展成果的一部分。孩子们将内心的兴奋劲儿都表现在平常全力以赴的学习活动中。几个月后,汇集了师生心声的《北京2022奥林匹克教育与我》《童年的美好记忆——我的冬奥之旅》两本书正式出版面世。这些原汁原味的作品,记录了几年来学校师生一起参与冰雪运动建设的美好时光,成为学校建设和师生共同成长的绝佳佐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牵头举办的“追梦冰雪 冬奥有我”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旱地冰壶、旱地冰球等替代性冰雪项目及运动会,并且带领学生走进雪场,参与“入村仪式”“火炬传递”等趣味活动与冰雪游戏。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50所学校的2万余名青少年学生体验滑雪运动,近距离感受冰雪魅力。奥林匹克教育令广大青少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奥林匹克文化的魅力。活动中,学生们体会着坚强、坚韧、拼搏、永不放弃;比赛中,学生们懂得了尊重、合作、责任、规则,追求自我超越。

榜样影响行为

以冠军的榜样力量影响行为是奥林匹克教育梦想照进现实的真实写照。在奥林匹克教育工作中,最受师生欢迎的是冠军进校园活动。身边的人和事无疑是真实度最高的教育素材,当平时在新闻里才能看到的“英雄”走入师生中间,当冠军故事的主讲人就是奇迹创造者本人的时候,每一个孩子的眼睛里都迸发出难以抑制的渴望。“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冠军!”平常这句话从父母或老师嘴里讲出来的时候,也许孩子们会当作耳边风不去细品,可当同样的话语由冠军在学生身边亲自讲出来时,孩子们会在笔记当中写下这样的文字——梦想并不遥远,我一定也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案例的解读分享可以让学生们懂得:设立了一个美好的目标,就要通过努力去实现。奥运赛场的拼搏励志故事是绝佳的教育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奥运精神及奥林匹克核心价值观,让青少年通过正确地理解输与赢,懂得过程比结果重要、奋力拼搏与胜利同样值得骄傲的道理,从而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样的体验更体现在残奥运动的教育教学分享过程中。教师有了以“我心中的残奥英雄”为主题的素材,用残奥运动员的事迹启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控制情绪、养成锻炼习惯。

行动塑造观念

行胜于言,在行动中塑造观念是奥林匹克教育的特征。通过一次次奥林匹克教育课程、体育竞赛、主题活动和不同类型的任务实践,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亲自体验的历程中不断开阔视野、学习技能、增长见识,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大气,在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思考,不畏困难,敢于应对一切艰难险阻。

2021年11月,《我说你听》奥运故事征集活动中就发生了太多的感人故事。决定参与活动之后,学生们开始自己动手查找,将奥林匹克故事主题选出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动员身边的亲友将声音录下来。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名智力残疾同学的作品背后的故事,他是一个早产儿,由于出生时重度窒息,语言能力与走跑跳等运动能力都落后于同龄人,但是他在妈妈的鼓励下主动参与这次活动,在妈妈的陪伴下每天坚持练习几个小时,终于完成故事的讲述。或许,从这位同学身上,更多的同学能够感受到坚毅人格的力量。活动在短短时间里收到近千个作品,连续推送100天后,累计点击量超过百万,让人们看到——奥林匹克教育工作中,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的确是“一切皆有可能”。正如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孙卫华老师所言,“奥林匹克教育不一定发生在课堂上,不一定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讲的故事往往更吸引人”。

(作者:谢军,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原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