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及时上线“武汉大学健康码”小程序,实时采集个人健康信息,按规则生成学校特色“健康码”,支持学校统一身份实名认证,并与武汉市“健康码”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实现“一码通用”。

  武汉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全面服务师生为导向,强化规划设计,坚持项目统筹、资金统筹、技术统筹,聚焦热点难点,促进信息资源深度融合共享,努力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聚焦疫情精准防控,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疫情期间,及时上线“武汉大学健康码”小程序,实时采集个人健康信息,按规则生成学校特色“健康码”,支持学校统一身份实名认证,并与武汉市“健康码”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实现“一码通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先后开发师生扫码通行、校园分区管控、外来人员和社区居民通行管理、教职工复岗管理、学生返校管理等功能。将所有出入校园的校内外人员纳入管理,涵盖用户超过十万人,确保人员全覆盖,累计核验校内人员通行数49万人次、校外人员通行数3.8万人次;先后为校内1200余处场所设置二维码标识,涵盖所有教学区、办公区、学生宿舍、教室、运动场馆、食堂等公共场所,确保场所全覆盖;完善复岗返校管理、校园分区管控、分类统计查询等疫情防控所需功能,确保功能全覆盖。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网络育人新举措,采取多数毕业生线上观礼、毕业生代表现场参与的形式,线上线下联合举办2020年毕业典礼,1.5万名毕业生通过观看直播、参与文字互动等方式,参加专属于自己的青春盛典。

  聚焦服务教育教学,建好线上教学平台。打造“珞珈在线”MOOC平台,累计开设高水平线上“金课”260余门,开课班级数超过2000个,先后为18万人次学生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在线课程平台访问量达到1.1亿余人次,共有43门MOOC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加快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按照“顶层设计、标准先行、软硬分离、分步实施”的原则,打造统一的教学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建成智慧教室71间,满足研讨交互、直播互动、延展呈现、点评互动、语言智能编辑等多种教学场景需要。根据学校年度教学计划安排,搭建虚拟教室系统,实现虚拟教学空间与真实教学空间(校区、教学楼、教室、时间)之间一一对应、无缝对接,实时显示教师影像和教学课件,实时上传下载文档资料,实时进行教学互动交流、课前课后在线布置作业和解答问题等,累计建设课程5303门,网上教室820间,在线授课教师2113人,在线学习学生28万余人次。

  聚焦支撑科学研究,加强超算中心建设。整合校内各类计算资源,分步实施、统筹建设超算中心校级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高性能计算需求。目前,超算中心共有计算节点740个,理论计算能力峰值达到4600万亿次/秒(4.6P Flops),年计算时间近4000万CPU时,为26个学院和科研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高性能计算服务,涉及 等技术,在多个赏樱景点进行为期12天的全方位直播,累计播放7.5亿次。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