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加强统筹部署,“三通两平台”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三全两高一大”新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呈现出应用深化不断加速、创新案例竞相涌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良好局面。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十三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加强统筹部署,“三通两平台”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三全两高一大”新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呈现出应用深化不断加速、创新案例竞相涌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良好局面。教育信息化已由起步应用阶段进入融合创新阶段,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支撑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赢得世界各国普遍认可,为“十四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学校网络基础环境基本实现全覆盖

  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学校联网和提速降费工作。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从12.8%跃升到98.7%。其中,52个贫困县已实现了学校网络全覆盖,99.7%的学校实现了百兆带宽。95.2%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和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1060万台和1703万台。

  二、优质资源供给和教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

  实施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整合开发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数字资源6948学时,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教材配套的资源达5000万条。建成20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资源库,认定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慕课学习人数达3.1亿人次,获得在线课程学分的高校学生突破8200万人次。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应用,连续6年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有效途径。

  三、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已接入各级平台184个,为师生提供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服务,应用访问总数累计超3亿人次,资源共享总数超过3.2亿次,月活跃用户达6000多万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1亿个,将近半数的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和教研。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成效显著

  建成学校、教师、学生三大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国所有学校“一校一码”、师生“一人一号”。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有序推进,共享教育基础数据达2.1亿次,支撑600多项地方业务开展。教育部“ ”培训班,“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3万人。全国有超过80%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科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六、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防护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开设相关本科专业5个,全国布点233个,11所高校入选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建设高校。全面落实《网络安全法》,建立教育系统网络安全责任体系,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通报并处置安全威胁6万多个。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和专题培训班,提高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教育部启动“停课不停学”工作,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通过电视空中课堂保障没有网络或网速较慢地区学生的居家学习;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为世界各国在线教学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次疫情,以信息化有效支撑了近3亿师生的在线教学,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同时,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