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这项工作蕴含着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

  这是一堂八年级数学课,讲的是“幂的乘方”。开始上课时,班主任刘欣和老师打开希沃教学平台,给学生播放了从《流浪地球》影片中截取的片段。视频中宇航员驾驶空间站冲向木星的“风暴眼”,通过爆炸的推力把地球推离木星的轨道。3分钟后,刘老师根据视频中的情境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已知木星的半径,如何求解木星的体积?成功地把“幂的乘方”这个数学概念引了出来。

  这一课,师生双方都上得很轻松、顺畅。老师的手在触控板上轻轻触摸一下,空白处就会“冒”出知识点。学生做好的课堂作业放在黑板前的“黑盒子”中一扫,就会自动出现在触控板上,老师可以边讲边改。

  轻松的课堂氛围,先进的教学仪器,这不是在教育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而是记者在西北内陆的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体验的普通一课。在这里,教师通过人工智能多种教学辅助软件进行自我“充电”、备课上课、与学生互动交流,已经探索实践了两年。

  2018年8月,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结合国家“ 等新技术培养教师方面主动探索。“我们已经与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建立了石嘴山教师研修中心、教师教育创新基地、专家工作室等,形成依托高校培育本地教师成长的新机制,最终打破了教育资源的跨时空传递瓶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东西部之间的互通共享。”邸彦春说。

  未来,以石嘴山为试点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将全面落地,遍地开花。人工智能将为教师队伍带来哪些改变?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这项工作蕴含着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一是多样化满足贫困地区和乡村学校开课需求。通过实现教学工具、设施,教育装备、资源的信息化,大力构建同步智能课堂,通过专门开课、同步上课、录播课堂等方式,让贫困地区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二是多维度提升贫困地区和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利用智能研修平台,围绕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实现教育发达地区骨干教师引领贫困地区教师协同研修。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帮助贫困地区教师跨越数字鸿沟,分享智能教育成果。三是多层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优质学校开设网络课堂、网络学校等形式,组织教师共享配套学习资料、在线答疑辅导,全方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工作,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任友群说。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