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人应该具备的诸多素养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数字素养或信息素养。它是一个人在数字时代生活、工作、交往等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态度、知识、情感、价值观等。

  “00后”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数字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原初生活、日常生活。

  他们的娱乐、学习、交往、消费,甚至他们自我概念的建立,都依赖于数字产品和数字化的世界。他们的生命世界与这个数字化的世界是互嵌的、一体的。他们对数字时代的依恋程度远远高于我们。如果我们非要把他们的生命世界和数字世界隔离开来的话,往往会造成孩子们很大程度的反感,就好像夺取他们生命世界中的一个部分一样。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当老师的,想去制止学生使用数字产品,或者想采取强制的手段把他们与数字产品隔离开来,真的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困扰与痛苦。

  数字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 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都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不确定性、高风险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类不得不走出以往对稳定性、确定性和低风险生存状态的追求,适应一个从技术到社会再到思维习惯不断变化的未来。说实话,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人类正在步入一个由数字技术所定义的新纪元,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数字时代人应该具备的诸多素养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数字素养或信息素养。它是一个人在数字时代生活、工作、交往等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态度、知识、情感、价值观等。

  这些要求既包括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也包括认知、思维、道德和价值观层面的东西。就数字技术的素养来说,青少年学生至少应该懂得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往中的应用,并熟练地掌握它们。就数字技术的认知素养来说,青少年学生至少应该懂得一些最起码的编程、算法,了解数字技术的科学和工程原理。就数字素养中的思维素养而言,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辨别各种各样的信息及其价值所在。就数字素养的道德和价值层面而言,未来青少年学生应当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道德和价值敏感性,坚决不做那些有悖于法律、伦理和价值的事情。

  数字时代的知识已经碎片化甚至信息化,一个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遭遇大量信息化的知识。一方面,这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对人们的知识判断或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类行为都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之上的,我们总根据一定的信息来制定行为的策略。如果我们对于自己所获得的——不管是被动获得的还是主动获得的——信息缺少辨别力的话,那么我们就成了信息的奴隶,我们以信息为基础的感受、推理、判断和行动就都被信息发布者所操纵了。所以,在数字时代,培养青少年批判性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学生的某种态度倾向发生问题。认真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他们之所以会出现态度倾向问题,是因为他们对社会信息的选择出了问题。要想矫正他们的社会态度,教育者就必须提供新的更加丰富的信息,以打破信息茧房对他们的束缚作用,使他们批判性地看待自己所获得的信息。

  在数字时代,知识、信息、价值观的获得都变得更加容易。就价值观这个领域来说,现在的环境价值多元,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孩子们从游戏当中,从与同学的交往当中,从网络世界获得了一些我们可能并不想看到的价值观,但是他们获得了,而且这种价值观也有一定的事实支撑——当然这个事实或者信息可能是片面的。在这个时代,我想价值观多元的现象会越来越突出,价值观的冲突可能越来越频繁,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在一个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富裕的时代里,存在多种价值观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孩子暴露在一个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环境中,这也是数字时代“原住民”的生存特点。我们不能够再幻想回到过去那个比较稳定、价值一致、各种价值主张有序排列的时代。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承认,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发生价值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客观面对的事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教育课题。我们不能再想象一个没有价值冲突的教育世界或教育生活的存在。教师、家长必须时刻准备着面对青少年中间以及青少年与成人之间发生的各种价值冲突。

  再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价值冲突是孩子们开展价值学习、提高价值素养的宝贵机会。在价值冲突发生的时候,教育者作为可以发挥主导性作用的一方,先不要急着做判断、下结论,而要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价值立场、观点或价值思维的方式方法表达出来,同时也促进冲突的另一方面将自己的价值立场、观点或价值思维方式方法展现出来,并引导双方开展深入的价值交流、对话与协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价值理性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总之,在数字时代的价值教育问题上,靠灌输或压服是不行的。这种价值教育的方法容易导致孩子们面服心不服,到头来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他只会听从自己心中的价值观,不会听从教育者强加给他的价值观。价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青少年接受价值共识、形成坚定的价值信念,并将它们贯穿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去,在这一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群体还要做更多的工作。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原载微信公号“教育科学出版社”,有删节)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