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随着全国大中小学陆续复学复课,办好后疫情时代线上思政课,既彰显课程背后所承载的“道”,又用好线上教学的“术”,首先就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好抗疫故事,不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疫情期间,思政课坚持“停课不停学”,开展了大规模线上教学,教育部牵头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各地区协力开发“疫情防控”专题思政公开课,各学校也自行开展战“疫”思政课,这些探索开辟了思政课教学的新场域新模式,为疫情防控奉献了思政课力量。其中,教育部组织的首场思政大课直播吸引全国高校的学生在线观看,相关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总访问量高达1.25亿人次。

  9月以来,随着全国大中小学陆续复学复课,办好后疫情时代线上思政课,既彰显课程背后所承载的“道”,又用好线上教学的“术”,首先就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好抗疫故事,不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基础是“思”,坚持以科学理论涵养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这样效果才能好。”只有思想上弄通了、理论上清醒了,才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当前,开展思政课线上教学首要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伟大抗疫精神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在这次抗疫行动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从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到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从临危受命、紧急攻关的科研人员到无惧寒暑、坚守岗位的社会工作者,“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铿锵誓言,是对伟大抗疫精神的最美诠释。要通过这些生动案例讲解,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是一脉相承的,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刻体悟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现实意义,进而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增进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政课线上教学的核心是“政”,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上好思政课的首要标准,也是擦亮思政课鲜亮底色的内在要求。后疫情时代,立足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彰显思政课线上教学的政治性,要求在内容设计上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保课堂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立地”就是要接地气,扎根中华大地火热实践,深度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讲政治作为生命线。

  抗疫斗争中,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5000多名优秀分子在火线上宣誓入党。要通过思政课教学,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引导学生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两个维护”。

  思政课线上教学的载体是“课”,坚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课堂教学是将教材体系、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信仰体系的重要途径,具有理论知识体系化、思想引领科学化、教学质量高效化等显著特点。线上课堂教学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就要重点突出五个“性”:一是场景转换性。抓住秋季开学教学场域转换重要窗口期,立足线下课堂传统优势,重构理论当下情境,突破理论与现实隔阂,实现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匹配、与教育对象的契合。二是过程闭环性。从课前导学(内容引入、自主预习)、课上讲授(弹幕互动、实时答题)、课后答疑(巩固提高、课堂管理)等形成闭环,巧妙设置讨论话题,变枯燥感为趣味感;创新话语体系,变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为大众话语、时代话语;将新媒体技术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以云课堂、微互动、微体验等增强参与感、代入感、沉浸感和即视感,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三是内容系统性。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将疫情防控“中国之治”与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等鲜活题材转化为优质线上教学内容,促进专题教学、系统教学与体验教学相结合,变知识量为知识力。四是团队协作性。以各课程为单位组成线上教学共同体,以教研项目为载体,善于运用云端平台,凸显规模化系统化线上教学优势。五是评价反馈即时性。以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雨课堂、腾讯课堂等线上授课平台建立自评、他评及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和教学效果即时反馈机制。

  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关键是“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线上教学看上去面对的是屏幕,但屏幕背后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新时代青年学生。发挥好学生主体作用,就要打造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思政课堂,讲好抗疫故事和抗疫精神,盘点梳理疫情期间10多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改建16座方舱医院的“中国速度”,4万多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的“中国英雄”,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180万名环卫工人坚守岗位的“中国榜样”,走向全球的抗疫援助体现“中国担当”;就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现实痛点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90后”“00后”抗疫医护人员的责任担当中感悟自身的历史使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细分学生的学科背景,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我们既要讲钟南山院士“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仁心大爱、张伯礼院士“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的勇敢担当,也要讲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的平实感言、陈薇院士“除了胜利,别无选择”的信心决心,还要讲“北斗”助力抗疫的尊重科学精神。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胸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只有牢牢把握好后疫情时代思政课线上教学的着力点,才能充分展现思政课线上教学的政治含量、思想含量、学术含量、价值含量,才能进一步发挥好思政课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承担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根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引导新时代的新青年赓续接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专项“协同学理论视域下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机理研究”[20CSZJ45]成果)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