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疫情防控实际,今年5月,清华大学发布通知调整期末考核工作,提出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要求和课程特点,并结合课堂实际情况采用远程考试等方式进行期末考核。特殊情况无法进行远程考试的课程,可由任课教师申请在学生返校后进行现场考试。

  登录学校雨课堂APP,上传证件照,对准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6月7日,参加“电路原理”考试的清华大学2019级自动化系学生韩东辰提前15分钟进入了“云”考场,准备迎接人生中第一次线上期末考试。与他同步参加考试的,还有480余名身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同学,他们需要在2小时10分钟内在线完成答题。

  这注定是一次特殊而又难忘的考试经历。6月以来,全国高校陆续进入考试周。受疫情影响,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明确表示期末考试采取远程考试等方式进行。在线期末考试会给学校带来哪些挑战?如何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充分考虑不可控因素做好应急预案

  上午8点整,“电路原理”考试正式开始。看着电脑屏幕上的考题,韩东辰在纸上依次写下答案,然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拍照上传答案。电脑摄像头全程开启并进行随机抓拍。

  结合疫情防控实际,今年5月,清华大学发布通知调整期末考核工作,提出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要求和课程特点,并结合课堂实际情况采用远程考试等方式进行期末考核。特殊情况无法进行远程考试的课程,可由任课教师申请在学生返校后进行现场考试。

  “检验本学期的在线教学成效,考试无疑是最硬的标准。”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校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介绍,本学期清华大学共有600多门课程采取线上期末考试的方式,约占所有课程的四分之一。目前考试周已经结束,总体平稳有序。

  在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教务处处长宋朝阳看来,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要实现在线教学的完整流程,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不仅能获得可信赖的学习成果检验数据,也能对学生主动学习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

  “与高利害的选拔性考试相比,高校期末考试的风险等级较低,可以为在线测评提供一块良好的试验田。”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说。

  今年2月份,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要公布课程资源质量要求、在线教学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要求、学生学习评价措施等管理措施。引导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进行学习考核。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快研发一批有特色、代表性强、数量充足的在线试题。

  于歆杰介绍,为了线上期末考试的顺利开展,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与各院系、任课教师进行了反复讨论,了解大家不同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开展远程期末考试线上考试的建议”,供任课教师参考。专家组中8位教师结合所开课程给出了期末远程考试设想和需求,以及个别课程在线期中考试的总结报告。同时,学校组织开展了3场远程期末考试培训,覆盖700多名教师、助教。

  “本学期开设的4258门课程全部采用远程方式进行期末考试,具体形式包括在线测试、提交论文、作品设计等。”宋朝阳坦言,对于要不要考试,采取什么形式考试,学校内部曾存在一定争议,通过多次召开线上研讨会、制订预案,逐渐达成了共识,“对于个别存在顾虑的老师,我们进行了单独沟通,比如有的老师提出需要出计算题,不方便学生线上答题,我们就建议可以把计算结果以选项的方式来呈现。”

  对于不同性质的课程该如何选择考试类型,对外经贸大学制定的考试指南有明确说明,基础课、必修课等理论性强的课程,可采取线上开卷考试方式;小班教学、通识课、选修课等以讨论式教学为主的课程,可采取线上成果提交的方式;一些特殊类型的课程,如外语类课程,通常为小班授课,可采取线上口试等类似线上答辩方式进行期末考试。

  “这是学校第一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线上考试,从命题到监考都无太多成熟经验可循,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外经贸大学教务处处长蒋先玲告诉记者,学校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制定工作方案,指导教师加强过程考核,并根据平时考核频次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同时,发布考试指南和各平台操作指南,正式考试前需要进行一到两次模拟测试。一支由40多人组成的网络技术小分组也随时待命为教师提供服务。

  给笔记本电脑、手机充好电,架好手机支架,卸载可能弹出恶意小窗口的软件……每场考试前,韩东辰都会仔细检查考试装备。尽管如此,小状况还是出现了。在微积分的考试中,他突然发现一路摄像头出现黑屏,韩东辰第一时间向监考老师报告。

  “和线下考试相比,线上考试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小的考验。”韩东辰表示,在答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考试环境,比如注意监控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正确操作设备及时提交答案,等等。

  线上考试对软硬件条件要求较高。对于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一些高校做了相应预案。针对考生家里出现网络故障等偶发事件,武汉大学采取断点续考方式,若考试中断,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连上线,允许5次断点,超时或者超次则要重考。清华大学预备了双平台方案,如果出现平台系统瘫痪的情况,可以切换到备用平台上继续完成考试。

  借线上考试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记者了解到,目前高校使用的几大考试平台都推出了监考模式,比如利用摄像头进行随机抓拍,并监测学生的切屏操作。老师可以在后台监测学生作答状态,判定摄像头抓拍结果。一些对监考要求较高的课程则采用了双监控操作方式,电脑屏幕开启摄像头的同时,学生须在侧后方架起手机,利用手机摄像头同步拍摄。

  在组卷方式上,不少平台支持乱序功能,即打乱题号顺序、选项顺序或者支持题库随机抽题,这意味着学生难以抄袭、对答案。

  “这次线上考试的特殊经历为学风建设提供了契机,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对规则的敬畏意识,从思想上绷紧弦。”蒋先玲说。

  贫困家庭学子能否满足在线考试的软硬件条件,也是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钟柏昌认为,即便是低利害的课程考试,也始终涉及教育公平。在考试评价方面需要做个性化的设计,不妨根据在线教学期间的学习状况,针对少数硬件和网络条件不佳的考生,提供替代性的考试方式和题目,尽量做到一人一“试”,如允许这些学生采用电话、微信语音等方式作答,或用电子邮件方式提交研究性或设计类作品。

  学校是否竭尽所能帮助学生解决在线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是否以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努力寻求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规则?在于歆杰看来,所有学生都是这些理念和举动的亲身经历者。这些既是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也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

  “转变命题思路,提高命题质量更为关键。”于歆杰以他讲授的“电路原理”命题为例,取消了线下考试的填空题,设置七道大题,对每道题设定了固定答题时间,所有人在相同时间段完成一题后,再同时进入下一题。“试题难度较大,考查重点放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虽然是开卷考试,但学生在网上搜不到答案。”

  蒋先玲认为,在线考试可以采取两种命题思路:一是增大题量,适合有标准答案的课程;二是出题形式更加灵活,尤其是文科类课程适合出一些综合性、开放式的题目,既增加了学生作弊难度,又能鼓励学生从机械记忆中跳出来,提出新观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考试是服务于教学的,师生都应该在教与学、在求知和得知中增强获得感。”宋朝阳认为,从线上教学到线上考试,这一过程事实上在倒逼师生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创新、开放的发展理念看待教学和教育。线上方式逐渐习惯后,有可能会有很多变化,比如可以多次进行测评,有利于发现不足,补短板、强弱项,当考试不再以得高分为唯一目标时,查漏补缺的作用得以凸显,教育质量自然得以提高。”

  于歆杰也认为,线上和线下考试只是评价手段的不同,如何借助线上考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是落脚点。他表示,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在线考试,不断提高命题质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评价效度,提高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可靠度量。在线考试系统还可以和在线教学系统完全融合,实现全平台在线育人环境,有助于学生实现预习、听课、复习、检验的全流程可追溯的学习过程。

  钟柏昌认为,线上考试可以“化整为零”,增加平时的考核次数和分值,并结合在线平台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综合评价;也可以“化零为整”,采用开放性、综合性的项目任务或小论文进行考核。

  “更为重要的是,总结在线考试的经验和效果,反思在线考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考核方式,将为全面评价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案,从而有利于倒逼教学的‘质量革命’向纵深发展。”钟柏昌表示,在线考试的命题重点从考察知识记忆到能力培养,其本身对教学方法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式或技能训练式的教学将无法满足新的评价方式的要求。

  线上考试未来能发挥更大作用

  线上考试是否只是应对疫情的特殊产物?随着在线考试实践的深入,教师们有了更多的思考。

  “线上考试成本较高,不确定性因素较大,未来期末考试可能还是会以线下为主,但在今后的过程考核中,在线测评大有可为。”作为中国慕课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3年,于歆杰率先建设了清华大学首门慕课“电路原理”,如今使用“雨课堂”工具进行教学的他,会在每节课设置6—8道练习题,让学生限时完成在线提交。

  “利用线上教学工具,过程考核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今后可以适当提高过程考核的权重和比例。”于歆杰说。

  在钟柏昌看来,可以充分发挥线上考试的学习诊断功能,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为改进后续线上线下教学提供参考,为部分学习和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推送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尤其是那些具有完整评价功能的在线考试平台,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成绩分析,提供精准的评价结果和学习建议。

  蒋先玲也从在线测试中尝到了甜头,这学期她讲授国际金融学课程,过程考核包括6次作业加一次期中考试,每次考查50道客观题。“线上教学平台可以帮助老师进行作业分析,获得一手数据,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程度,下次上课时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为 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同时,蒋先玲认为,目前对于平时成绩的评定,有的老师随意性较大,要么以学生出勤率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要么凭借对学生的主观印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采取线上考核的方式则可让平时成绩有据可依。

  “在依然存在疫情高发风险的背景下,线上考试如同在线教学一样都将进入新常态。”在钟柏昌看来,目前线上考试仍待完善,如系统端缺少专门的考试系统和题库,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过程性学习行为的数据抓取和挖掘不够;教师端因为考试人数较多,不仅对带宽要求高,而且视频监考的效率较低;学生端受硬件和网络条件限制,总有无法满足线上考试的考生。

  就未来线上考试的有效开展,钟柏昌认为除了技术改进以外,还特别需要评价理念的转变,从知识性检测转变为基于学习过程数据和项目作品的评价,从单一主体的评价到多元主体的评价等。此外,因地制宜做好适应性选择也非常重要。理论性强的课程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应选择不同形式的线上考试方式。

  “原来很多教师有‘网络恐惧症’,通过这次线上教学到线上考试的实践,他们开始主动拥抱信息技术,打算将其纳入今后常态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线上教学以来,教师对网络技术态度的转变让宋朝阳感到欣喜,“疫情结束后,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过去,要从危机中看到机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深层次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