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开启网络时代的德育课,即是守护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关键在于教育者树立引导意识,有激起孩子吐露心声的智慧,有让孩子信任亲近的能力。
不久前,台湾某艺人的情感经历上了热搜,被坊间热议。而浏览多个网络社交平台,会发现热议群体中有不少是中小学生。让人惊讶的是,个别中小学生对于新闻事件的看法、说法和做法,显得与其年龄与身份很不相符——不仅折射出他们在心性上的不成熟,也反映出在价值观层面的走偏,由此引出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那就是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网络上追星,我们该如何予以价值引导。
之所以说这一课题很重要,是因为追星或偶像崇拜作为多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普遍行为,已经由传统的线下追星逐渐转至线上,在网上为偶像打榜、在社交平台与心仪艺人互动等变得极其平常。偶像的一条新闻、一个微博动态、一个短视频发布,都能掀起不小的议论。这种作用力尽管有向上的、积极的一面,但消极的因素也不少,如为维护偶像利益掀起网络骂战、对异见者人肉搜索等。对此如果不加引导,很可能使得这些青少年没有学到偶像身上的励志一面,反而学了不少坏习惯。
不得不承认,在娱乐产业持续走高、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造星运动”,成为艺人粉丝团的一员。不只是近日被热议的台湾艺人,其他当红艺人在青少年群体中也收获着极高的支持度与关注度。不少青少年还乐此不疲地玩跟艺人有关的“梗”,尽管他们不少人并不明白这些“梗”背后的真正含义。
青少年喜欢将知名艺人、流量明星挂在嘴边,背后的动机包含着显示自己无所不知,有态度有个性。但事实却是,他们往往只看到了事情的表象。由于缺乏足够的反思能力、辨别能力,他们很容易人云亦云,被网络或社交媒体上的不良舆论带偏,“三观”由此受到影响。这就给教育者们提了一个醒,在青少年热衷网络追星的时代,我们要多关注他们的网络行为,及时对他们进行价值观层面的引导。进一步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上很多重要的课,提高解题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的课固然要上,但关系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更不可或缺,而且要上得及时、上得有效,毕竟身心方面的健康对他们未来而言更为关键。当下,我国触网年龄持续走低的现实表明,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在他们产生好奇心之前,教育者特别是家长们必须提前备好课,让他们学会正确看待网络新闻、理性追星,知道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谬误,哪些是肺腑之言哪些是娱乐调侃,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
及早开启网络时代的德育课,即是守护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关键在于教育者树立引导意识,有激起孩子吐露心声的智慧,有让孩子信任亲近的能力。在家庭层面,父母闲暇时可以与孩子聊一聊最近感兴趣的新闻,在表达自己立场与观点的同时,在与孩子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帮助其认识到对与错、美与丑、追星的利与弊。如果发现孩子对某个艺人极其崇拜,则要善于启发孩子去习得偶像身上的优秀习惯。一旦互联网上爆出孩子所崇拜偶像身上的负面新闻,父母要及时引导,让孩子理性看待、明辨是非。
在学校层面,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当追星成为班级话题,教师可以做简单的调查,与学生交流追星的原则与尺度,引导他们了解打开偶像的正确方式。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追星的前提是不影响学习,因追星而诉诸网络暴力不可取,违反了网络伦理道德,严重者甚至涉嫌违法。教师与学校结合青少年追星的现实案例,多开展德育课,学生往往更能尊重网络伦理,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互联时代是知识爆炸、众声喧哗的时代,也是价值多元、彰显个性的时代。正因为互联网已经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对之的德育由此显得必要且重要。我们多关注青少年群体的网上生活和追星行为,及时予以价值引导,他们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