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停课不停学”,志愿者们“离校不离教”。虽然不在服务地,但服务从未中断。服务于新疆、西藏、甘肃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都在战“疫”期间变身“主播”,以另一种方式陪伴着远在西部的学生。

  “今日网课结束,‘主播’即将下线!”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趋于稳定,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对口服务地——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结束持续一月有余的网络教学,正式开学复课。3月23日,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团的9名队员也正式结束了“云支教”的状态,从各地再次分赴西部,投入到当地的教学工作中。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的回信,也是对广大青年的殷殷嘱托和热切期望。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团、甘肃团、西藏团的队员们始终不忘“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殷殷重托,在这场不平凡的战“疫”中,尽己所能、全力以赴,努力完成“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之事”的庄严承诺。

  “离校不离教”  志愿者“主播”教学忙

  虽然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但由于东西地理跨度较大,东部地区和新疆的作息时间仍有两小时左右的时差。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新疆阿勒泰的高盛每天晚上都要等到23:30才陆续收到跨越3000公里而来的作业。

  高盛所教的化学网课被安排在每天上午的第二节,高盛要求自己必须在前一天的晚上就批改完所有学生的作业。相较于传统的“手改卷”,用线上平台对照学生上传的作业照片在手机或者电脑屏幕上批改,对“脑力”和“眼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即便以最快的速度批改完全部作业,往往也要到凌晨两点。

  队员们说,和在阿勒泰时忙碌的支教生活不太一样:“披星戴月”变成了“足不出户,眼不离屏”。

  志愿者金旭承担3个理科班的物理教学任务。据他介绍,对于理科教师来说,不仅要练“脑力”“眼力”还要练“耐力”“笔力”。

  网课期间和学生的互动全部体现在PPT上,每天都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制作。“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地学习演算过程,用鼠标在屏幕上写字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要有在黑板上写字的流畅和清晰才行,这需要不断地勤加练习。”金旭说。

  学生们“停课不停学”,志愿者们“离校不离教”。虽然不在服务地,但服务从未中断。服务于新疆、西藏、甘肃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都在战“疫”期间变身“主播”,以另一种方式陪伴着远在西部的学生。以援疆支教团为例,自2月17日以来,任教高考科目的7名志愿者坚持每周给阿勒泰的孩子们上6天课,累计直播168小时,覆盖了服务地学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近一半的班级。

  “主播”们“下线”后,即将返岗,志愿者的钉钉班级群不时发来消息:“老师,回阿勒泰一路顺风。”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孩子,也通过微信、QQ等平台给南开的老师们发送语音:“老师,我好想你。”

  化身“树洞”  志愿者守护远方的心灵

  “你是倾听者吗?”“你好,我是一只树洞。你说,我在听。”

  这样的对话,最近经常发生“四中树洞”的平台上。这是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甘肃庄浪的服务学校所开发的一个线上交流平台。该平台主要用于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树洞”的背后,是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

  郭金梦是南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甘肃分团的团长,在服务地期间,她是学生眼里善解人意的历史老师。寒假中,她“偷偷”“跑”到了同学们的“身后”,以“树洞”的形式为同学们进行心理辅导,排忧解难。

  郭金梦介绍,“四中树洞”是在疫情期间专门针对缓解毕业年级因推迟复课而面临的高考升学压力、推动学生在家学习的习惯养成和掌握日常积极心理暗示技巧而建设的线上对话交流平台。因为学校缺乏相应的心理学专业教师,这些和学生有着更多共同话题的南开支教老师就顶了上来。

  连日来,化身“树洞”的南开支教团成员和很多学生就家庭沟通、同学沟通、学习困扰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刚上线不久的“树洞”已经获得了60多个校内小粉丝的持续关注。

  破解专业性难题,志愿者们也有“妙招”。针对比较专业和复杂的心理学问题,“树洞”会先进行收集,再由支教团成员登录教育部在疫情期间专门开发的心理辅导平台找寻专业资源,间接地为校内同学服务。有孩子和“树洞”说希望每天都来树洞“打卡”,发送自己的学习计划。郭金梦说:“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为他们做好陪伴。”

  告别“云支教”,这群南开青年再次满怀憧憬地踏上征程,他们将重新走上挚爱的讲台,重新见到时时牵挂的新疆学生。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