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让在线学习成为一种学习新常态。不管教师是否适应,疫情都真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打开电脑进入“教室”

  “停课不停学”让在线学习成为一种学习新常态。不管教师是否适应,疫情都真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教师将作为独立的咨询师,大多数时间在家工作,偶尔与特定的学生见面。”人大附中实验小学教师赵宇从《剑桥学习科学手册》中读到这句话,他颇为感慨,“疫情一下子使我们迈进了未来学校”。

  大多数教师像赵宇一样,突然意识到,“云课堂”让学校不再是每个人必须去的地方。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学习。

  未来学校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清晰具体的样子,但是不少教育专家认为,网络将是未来学校的重要环境。

  澳大利亚《时代》杂志上说,“下个世纪,传统意义的学校将不再存在。未来学校将成为一个社区中心,电脑是基本元素,一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转”。

  当学校被重新定义,教室的概念也随之刷新。不同年龄的学生打开电脑的那一刻,就已进入“教室”。学生在电脑上看见教师,并与之互动。

  如果就此认为,电脑只是搭架在师生之间的媒介,教师照旧以统一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显然忽视了技术对教师身份的改变。在未来学校里,优秀教师将与技术工程师一起开发课程软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程软件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发展水平,并推送适合他们的学习材料。例如,对某一个学生,向他提供四年级数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给他六年级的英语内容,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情。

  技术加速教学重心转移到“怎么学”

  疫情终将过去,师生会回到学校、坐进教室,但教师或许可以从在线学习这一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得到一点启示,结合非正式学习环境的优点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澳大利亚教学思想网(Teach Though)创办人特瑞·海克(Terry Heick)列举过改变教育的50个疯狂想法。其中提到,允许学生在教室使用智能手机,促进网络学习;要求家长、社区专业人士和商业精英参与教学或直接教学;使用播客和社交媒频道取代教室;使用学生喜欢的APP技术资源。

  在澳大利亚滨海小学(Seashore Primary School),所有教师和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所有课程都是跨学科的,教师协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通过一种特殊的语音电话查收并回复学生语音信息,而学生则使用语音电话查找信息或者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辅导专家。

  在这所学校负责人看来,笔记本电脑就是学生的图书馆、家庭作业、数据中心,与世界连接。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教学重心从怎么教儿童转移到让儿童怎么学。

  美国公立学校一直致力于让“未来照进现实”的实践。其中得克萨斯州麦金尼市的A.C.T.学校是一所“未来学校”。在这所学校,知识是学生在已知认知和价值观之上建构起来的,顶级计算机技术是获得知识的有力保障。

  学校有250个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12-18岁学生每人一台台式电脑,7-11岁学生每两个人共用一台笔记本电脑,5-6岁学生在固定的地方使用电脑。学生还使用多媒体、打印机、光盘光驱、录像机、视频编辑器、手机摄影软件、有线电视、在线服务、语音设备等工具。

  课堂环境体现多样性

  以上案例,让我们看到现代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是如此丰富。但必须强调,只有教师的观念彻底变革,才能让现代技术对教学产生应有的促进作用。

  一些西方国际学校涌现出的围绕技术的课堂教学有一个共性,看不到教师的传递和讲授,教学活动以真实的、情境化的、问题解决式的形式出现。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建议,为学生搭建学习活动脚手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在学习中拥有主动权,自主管理、引导学习活动,与其他伙伴协作,在需要的时候向教师求助。

  学生在线就可以与校外的专业人士交流互动,从而得到专业支持,促进课堂活动融入校门外的真实实践。

  纵观遍地开花的各种学习方式——直接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跨校学习、同行学习、移动学习等,没有哪一种学习模式能够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因此,教师在探索建构一个高效的课堂环境时,尽量要做到多样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教师如何改造课堂环境,面向未来的学习已经离不开电脑,现代技术有望在未来二三十年时间里彻底改变学校现有的样态。

  (作者系《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前主编)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