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作为山东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牵头建设单位,认真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线上培训、教学督导、典型示范引导教师在德融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元素、统筹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探索。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作为山东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牵头建设单位,认真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线上培训、教学督导、典型示范引导教师在德融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元素、统筹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探索,形成多效融合的3+x线上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精心挖掘疫情防控中的德育元素,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疫情,勇担时代使命,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一、线上培训,共话教书育人
  学校(科学院)统一部署,组织安排教师开展线上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在保证线上授课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优化课程思政设计,从不同学科专业视角解读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将教书育人融入疫时教学工作的点滴中。
  二、教学督导,凸显价值引领
  制定《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督导工作方案》,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评价指标,成立线上教学督导检查工作小组进行教学督导,指导任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疫情期间的思政素材。
  三、典型示范,以局部带全域
  自疫情以来,学校(科学院)将云端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推送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完善教学方案设计,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学设计方法、课程内容,融合育人元素,整合最新疫情资源,培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
  四、多效融合,实现同频共振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统一模式,而是注重多样化,追求个性化。学校(科学院)教师立足课程特点,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与设计。
  突破时空,创新德融教学模式。政法学院杨旭老师的《文学理论》课采用“动静结合”的创新课程思政模式,一方面利用腾讯课堂在线直播模拟课堂教学方式,严格按照课程表时间上课,实现学生心理上真正“开学”。另一方面,借助超星学习通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渗透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视野、中国精神的解读,使学生学习中国的人格品质和审美视角。
  铸魂育人,精心挖掘思政元素。学校(科学院)教师集众智汇众力,挖掘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典型事迹融入教学中,推动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凝聚精神力量。管理学院苗旺老师在讲《快速消费品营销》时,结合此次疫情中山东企业捐赠物资案例启发同学们,好的营销模式不仅只创造商业价值,也应基于对消费者的理解与关爱,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履行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紧扣时势,整合课程思政资源。金融学院许金莉老师结合当前疫情,在大学英语课选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热门绘本Why Can’t I Go Out?分享给同学们,生动形象地讲解了我们不能外出的原因以及面对2019-nCoV同学们应该怎么做,并播放了视频《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科普》,让学生了解2019-nCoV的同时也测试了学生们的听力水平。
  环环相扣,构建学科育人共同体。李秀芳老师合理利用云班课APP设计“轻直播”、头脑风暴、测试、考勤、作业、课后答疑讨论等课堂互动活动,系统设计,环环相扣,在教学的同时有效育人,引导学生在疫情期间具备“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守候、从容与坦然、敬畏与进取”的品质,从而实现思政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学生导向,传递有生命的价值。金融学院的闫静老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她的国际商法课带领同学们体悟国家、政府、社会各行各业,甚至是最基层、普通民众所展示出来的不懈努力,使同学们对“有国才有家”这个宏大的概念有了更切实的触摸,希望同学们都能心怀家国、向上生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