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2月27日,中央明确要求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学开园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线上课堂成了各个学校的主流教学方式。

  变身“主播”的老师们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2月27日,中央明确要求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学开园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线上课堂成了各个学校的主流教学方式。

  “对着空气讲课?老师当主播?”接到网上授课的通知,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有点儿疑惑:他在三尺讲台前讲了38年课,早已习惯了在黑板上写板书、从讲台上看到同学们的表情,并用表情手势等身体语言来强化学习效果。这些互动,隔着屏幕能实现吗?

  电脑下载“钉钉”,手机下载浙大钉App,熟悉浙大线上教学平台的功能,建立课程群,上传课件,演习直播和视频会议系统,在家里的书房一角建立临时直播间……这名经济学教授一步步老老实实学起。

  上了四节课后,他发现,虽然不能像在教室里那样直观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但平台提供的数据也能够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他开始体会到线上教育的优势,还收到了学生们点的几千个“赞”。

  “以前上课,最遗憾的是自己认为讲得很不错的课,边讲边消失在空气中,无法及时完整保存下来。线上授课最大的一点好处就是全程留痕,这个遗憾终于可以弥补了。”罗卫东说,线上一门课的听众人数也不必受教室大小、座位好坏等物理条件的限制,这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

  更令他开心的是,作为一名依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老教师,习得了一门新的技术,感觉自己跟上了新时代的步伐,心里也不慌了。

  早晨7:55,点开班级QQ群,邀请学生们加入课堂。看着31个熟悉的名字陆续在登录名单中显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陈汉良“悬着的心”慢慢放下,开始在线讲授当天的《高级英语》课。

  一个多小时后,书房门被悄悄推开一条缝隙,探进来一个扎着小辫的小脑袋。原来是一年级的女儿刚刚上完网课。“讲话要慢一点,让电脑那边的哥哥姐姐听得清楚一点……”女儿小声地“叮嘱”爸爸。

  宣布下课后,已是近午时分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一年级部主任钱敏艳摘下耳麦。

  “从学生的健康角度考虑,学校调整了上课时间。线上一节课从45分钟压缩到40分钟,课间休息从10分钟增加到了20分钟。”她告诉记者。

  网络对于课件、课程参考资料的要求,比线下教学高很多,倒逼着教师更加认真、更精心地备课。

  “学生对于听不懂的内容还可以反复回放,所以备课一定要精益求精,经得起推敲。”钱敏艳说。她同时也是一名初中学生的家长,看着儿子坐在电脑前认真上课的背影,她略带愧疚地说,“这个假期虽然延长了,但陪孩子的时间却没有增多。作为家长,我远没有作为老师合格。”

  “作为老师,观看自己上课的视频,可以发现不足,便于针对性地改进,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是很有促进作用的;直播授课,对于自己的声音和表情也有新的要求。”北京中学副校长刘乃忠说。

  为了缓解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技术焦虑”,北京中学成立了一个由几十名老师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负责技术培训和网络维护。在刘乃忠看来,正是这个有担当的志愿者队伍提供的技术支撑,确保了学校网课的顺利进行。

  刘乃忠带头出镜做直播教学。“我试验后发现,要想做好一节直播课,除了内容外,还需要硬件的支持。于是在电商平台购买了直播架、补光灯等设备,后来学生反映也不错,我把这些心得推荐给了老师们。”刘乃忠说。

  对课堂怀有敬畏之心

  3月3日至6日,北京市举行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测试,受疫情影响,全市5万余考生首次尝试在家“云”开考,家长承担监考职责。

  赵明宇的儿子,就是这5万大军中的一分子。6日下午,答完最后一门地理课,他将试卷递给妈妈。赵明宇将试卷装进密封袋,按照老师的要求密封好后,看看儿子镇定自若的神情,这才长舒一口气。

  虽然高考是否会延迟的准确消息一直没有来,但正值冲刺时期,由于疫情学校延迟开学,北京新高考又摆面前,不由得学生们和家长不焦虑。

  与多数学校一样,北京十二中平时也有网络教学,因此老师和学生们对网课并不陌生。但这样大规模、持续的网络教学却是第一次。

  “特别是高三学生,他们在新冠肺炎的阴影下备考,还要应对各种政策变化。作为校长,我鼓励他们学会把家里当成教室,拿出平时的劲头学习。”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告诉记者,因为疫情,当前学校进行线上教学,但并不是只有网课。该校发布了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融合的指导意见,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坚持做视力保健操和体育运动,保护身心健康。

  讲解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合上笔记本电脑,李鹏举望了望窗外熟悉的夜色,此时已是晚上8点钟。

  自2月17日起,这名北京市十二中钱学森学校的校长兼化学教师开始同高三学生们在“云”端彼此守望。除了周日休息一天外,每天晚间7:00至8:00都安排了一节化学答疑课,由学生们自主学习后向他提问。

  虽是在家里授课,李鹏举还是刻意保持了庄重整洁的形象。他说,线上教学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不管老师还是学生,对课堂都应怀有敬畏之心。

  “线上教学,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补弱科的短板。我通过摄像头看到,学生们课堂学习的热情并没有受到影响。学校还安排了一些线下实践课程,学生们完成得也不错。”在李鹏举看来,“教”不仅取决于教师所授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的创新,更取决于对学的效果的检验。

  自3月2日起,北京中学决定每堂课上,老师只提供10分钟以内的重、难点微视频,其余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刘乃忠认为,网络教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直播教学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精力由传统讲授转到资源设计和构思上,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激发学习自主性,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和差异化教学。

  在拓宽认知中提升素养

  在家学习,有的家长说孩子更自律了,朝夕相伴亲子关系更好了;也有的家长反馈,由于很难严格监管孩子的生活学习规律,少数孩子沉迷电子游戏不听劝阻,双方争吵成了常态,这些家长直呼,“快点开学吧!”

  “平时老师做的一些工作,现在转移到家长身上了。但是与老师相比,家长的监管威力又小得多。”李鹏举说,比起成绩,他最看重的是学生身心健康,应该给予他们合理的引导。疫情期间,也是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对于生命、国家、世界的认知等各方面素养的契机。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提出统筹课程学习和战“疫”专题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引领,注重将战“疫”先进事迹教育和防疫知识、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

  李有毅呼吁教师们在手中的教科书之外,给学生准备一本与生命教育有关的教科书。“做好科学应对灾难的全方位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此次疫情中得到成长,获得对生命的敬畏,形成足以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她说。

  刘乃忠介绍,北京中学开展了“不‘疫’之论”的学术专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研究新冠病毒来源和应对之策。其中,一名指导老师的话令他感动———“青年学子的担当是什么?这次疫情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他们没有置身事件之外,他们心怀天下;他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独立思考钻研探究。对于这个世界,他们是准备好了的。”

  “在课上,我们用英文简单地回顾了新冠肺炎的国内外情况,然后我鼓励大家利用在家学习的时间争取多读书、多思考,从纷杂的信息中甄别真实情况,尤其是面对当前疫情的国际舆论环境。”陈汉良说,中国眼下的战“疫”是一场生动的课,可以让屏幕另一端的大学生们学到有许多书本之外的收获。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