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6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以来,广东省合计审查通过三批学习类App,将170款产品列入“白名单”,并通过正式文件印发至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和中小学校,供其自主选用。

  广东省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专项排查整治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的行动部署,率先出台省级层面监管办法,将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全部纳入前置审查并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切实加强学习类App管理。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广东省政府领导、省教育厅以及省直各部门高度重视校园学习类App的管理,站在维护全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和巩固中小学生移动互联网德育阵地的高度加以规范。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事做出专门批示,省教育厅积极牵头抓好落实。2018年12月以来,广东省教育厅先后4次发文,对全省中小学学习类App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在此基础上,广东省教育厅统筹网信、工信(通信管理)、公安、扫黄打非、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牵头制定了《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率先在省级层面建立学习类App内容审查机制。《办法》全文接近20000字,对管理范围、申报指引、审查程序等均作了明确规定,为开展学习类App审查管理提供了清晰科学的指导依据。

  二是锐意改革创新,破解管理难题。针对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的互联网产品特点,由省级监管部门直接审查,一次审查、全省通用,市、县、学校不再逐级审查,大大减轻基层审查工作量和企业申报负担。审查期间,采用网上申报,通过邮件和网络平台即可完成申报审查,不用企业跑现场;开通工作QQ群,全程为企业答疑解惑;开发广东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学习类App”网站专栏、依托“广东教育”“广东现代教育”微信公众号链接小程序,全方位提供黑白名单查询、政策发布、产品申报、投诉举报的方式和渠道,便利学生监督、学校选用、企业申报。

  三是实行动态监管,压实主体责任。建立所有涉及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产品信息数据库,对App中出现违法违规内容的企业随时进行监管处置,从源头消除有害学习类App。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动态、实时监测企业的产品,对出现问题且查证属实企业,采用黄牌、红牌进行处理。发动广大学生、家长用户监督学习类App企业,认真受理群众举报,相关问题一旦查证属实,严肃处理、全省通报。明确规定各市、县、学校必须在白名单产品库里推荐学生使用学习类App,对擅自推荐不在白名单内学习类App或与企业存在利益输送行为的学校和教师予以严肃处理。

  自2019年6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以来,广东省合计审查通过三批学习类App,将170款产品列入“白名单”,并通过正式文件印发至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和中小学校,供其自主选用。

  下一阶段,广东省将认真贯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促进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

  一是拓展管理范围。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在总结和提炼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审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包括高校在内的各类教学、科研、家校互动等教职工、学生使用的教育App一并纳入管理范围。二是提高监管精度。结合教育App数量众多、技术性强等特点,后续我们将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技术力量,对教育App的技术、安全一并加强评测和抽检,强化后期动态监管阶段的抽查、监测,提高审查管理的精准度。三是鼓励社会监督。家长是中小学生的监护人、监督孩子使用教育App的第一责任人,应充分发挥家长监护、管理责任,加强对孩子使用学习类App等电子产品的引导、监督。四是强化行业自律。引导教育App主办者严格遵照国家和教育部的各项规定,压实主体责任,加强教育政策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