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引起世界瞩目。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正在变得越发紧迫和重要。今年2月,浙江省印发《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国际 人才正在变得越发紧迫和重要。今年2月,浙江省印发《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对产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建设结构优化务实高效的人工智能人才梯队”。
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去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今年该省又有一批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摩拳擦掌”,积极增设相关专业,改进人才培养思路。浙江高校正在加快步伐,跟上智能时代的节奏。
先行者:专业培养需要理念“革新”
杭电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的学生们将迎来一个忙碌的暑假。全班一大半人都要去俄罗斯圣光机大学“集训”一个月。“这所学校是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全球‘七冠王’。程序设计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能很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杭电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吕强说,“这么大规模地把学生派出去,是因为我们看到,要培养好人工智能人才,需要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
针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挑战,杭电人工智能学院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的理念,并将其作为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探索。除了选派学生赴国外一流高校访学,学院还利用“111”引智平台,邀请国外名师开展讲座。同时,学院还和百度等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实验平台,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举办师资专题培训和专业竞赛等。
要让学生尽快在新专业学习中找到“门道”,“领路人”少不了。杭电采取了导师制,在选课、职业规划、竞赛与科研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指导。每位导师会带3~4名学生。人工智能作为复合型专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人工智能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我们在数学课程中增加了矩阵论、离散数学等原来研究生学习阶段才会有的课程内容。”教师范影乐介绍,“本科生一下子学‘透’人工智能很难,只能努力帮他们打好基础。接下来的几个暑假,我们还计划举办夏令营,邀请企业名师进校园培训。”
浙理工实行的是大类招生,上个月刚刚完成2018级学生的专业分流。共有83名学生选择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分成两个班。“后续的课程中,将增加心理、人脑科学等交叉学科的内容。同时也会采用更多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和过程性评价。”浙理工信息学院院长丁佐华告诉记者。
暑假过后,第二届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又要入学了。“下一届我们打算继续扩大招生规模。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依然很大。”丁佐华说。杭电也打算把招生规模从1个班扩大到3个班。而且,其中1个班将设在学校的荣誉学院——卓越学院,以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后发者:跃跃欲试,向更多专业扩展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今年省内高校提供了更多让他们深度接触人工智能学习的机会。浙江大学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新设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前沿领域,目前人工智能的内涵还不是特别明晰。各高校都是从自己的理解来构建课程体系。”吕强认为。打造新专业的特色成了各高校的当务之急和立足之道。比如浙大计划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学生纳入该校荣誉学院竺可桢学院的图灵班,致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浙理工则把专业发展方向和学校的优势结合起来,重点在智能穿戴等领域取得突破。今年4月,学校还专门成立纺织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浙工大结合了安防产业、智慧交通、“城市大脑”等浙江省的优势领域,和企业合作,开拓专业方向。
师资也是建好新专业、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为人工智能领域积蓄人才已有10多年,近几年还积极把青年教师送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高校交流学习。”浙工大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冯远静说。浙师大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刘华文告诉记者,新专业中三分之一的课程都将邀请业界资深人士授课或参与教学,在引入业界前沿信息的同时促进校内师资水平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正在从独立的专业教育扩展到更广的层面。比如浙江财经大学今年向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推出了人工智能“微专业”,其中包括了Python程序设计、高级数据库、机器人编程与实践等课程。“人工智能在信息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数理基础比较好,这些知识将为他们的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浙财大教务处副处长石向荣介绍。同时,浙财大还在最新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人工智能的部分内容,比如审计学院的专业中增加了数据挖掘等课程。此外,杭电也开始借助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新工科”改造,比如自动化专业增设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
“未来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具体专业背景,同时又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并非只有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才需要重视。”浙财大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远高认为。这个学期,该校首次开出了一门介绍人工智能知识的通识课——智能时代。学生选课的热情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期,最后开出了14个班次,共计500余名学生选修了该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