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阅读形式有不同的阅读体验,不同的阅读体验对应不同的阅读需求。传统纸质阅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多读、快读的数字阅读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数字化生态环境中,“指尖阅读”和“埋首经典”并不矛盾。相比于传统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改变了文本的载体而非内容。阅读深度取决于思维的广度与文化的厚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引人深思。网络信息大兴的数字化环境下,我们更应重返经典阅读之乡,引导学生“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手机和互联网成为人们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其中14-17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电子阅读使人们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化的阅读环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形式、多向度、多元化的语文学习生态场。

  不同的阅读形式有不同的阅读体验,不同的阅读体验对应不同的阅读需求。传统纸质阅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多读、快读的数字阅读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数字阅读赋予读者一种强烈的参与性、临场感、认同感,人类传统的线性、抽象的逻辑思维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个性、感性、具象的想象性思维。

  “读屏”是一种阅读的“增量”,并不影响纸质书阅读的“存量”,打破不同媒介之间的区隔,改变对数字阅读的偏见,在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并驾齐驱的共通共展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跨媒介阅读能力,构建一个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共繁荣的绿色生态场,这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摘自《语文建设》)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