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以及教育自身问题的影响,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长期压抑。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以及教育自身问题的影响,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长期压抑。如何在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引领下,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学生持续性发展,成为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心。我们试图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创设以学习者、知识、评价为共同体的学习环境框架,使儿童的听说读写和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汉字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最核心的载体。汉字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如何在传统识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使识字教学更有效呢?

  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游戏场景,开展趣味识字活动。如“青蛙跳”的识字游戏,电子白板中呈现一只会跳的青蛙,青蛙跳到哪个字跟前孩子们就读哪个生字,同时孩子们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站在各组之间的过道中,一边读一边和青蛙一起跳动,既舒缓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也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研究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几十种适合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游戏,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

  以复现为切入点,实现对生字的巩固与强化。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构字十分复杂,同音字、形近字特别多,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特别容易混淆,在用字时往往张冠李戴。所以刚一接触识字教学,我们就借鉴信息技术下拼音教学的经验,把“打字”融入教学之中,加大生字在学生面前的“复现率”。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不仅把打字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布置家庭作业时,也加入“打字”这一作业类型。同时敲击键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字音、辨析字形的过程,也为学生“快乐认字”“快乐辨字”提供平台。

  以视频为切入点,强化汉字笔顺书写。一年级学生经过幼儿园的学习,对拼音认读和生字认读有一定基础,但拼音书写和生字书写困难重重,首先是由于手指关节正在发育成熟中,所以书写协调性不够;其次是一年级孩子大多缺少对书写顺序的把握,故笔画顺序成为教学难点。在以往传统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的基础上,我们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每篇课文后加入了“笔顺 ”,即教师把当天学习的生字的笔顺拍成视频,发到班级群中,给孩子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不仅如此,学校还于每一个单元结束时,教研组整理并拍摄难掌握的生字的笔顺,发到班级群中,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也让家长了解教学难点并进行有效指导。

  以敲击词语和短篇课文为切入点,为习作教学提供基础。词语输入既是一种技能,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认知工具,词语输入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用字能力以及今后运用计算机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所以低年级语文每一个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把词语复习和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反复打词。同时教师也会布置机打短小课文的作业,让学生一边复现词语,一边复习课文,一边学习标点符号的应用。这种方法不仅突破了原有的只是抄抄写写的方式,也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为写话和习作教学做好准备。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相融合

  除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师生朗读、多媒体示范读、配阅朗读等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外,我们也创设了部分专题性阅读教学课型。

  信息技术环境下书面分享阅读心得,让网络交流成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我们采用把口语变成书面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信息技术与语文深度融合实验后,我们开启了在班级网站中交流阅读心得的思路,由于孩子们是在网站中进行交流的,所以可以达到相互分享的目的,分享过程中孩子们也会相互赞赏相互回帖,使交流更自主,更快乐,更有效。

  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群文阅读,避除教学统一性,使学习充满个性思想。“一篇带多篇”是现代语文教学中一种创新课型,但由于学生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并不适合在传统教室上。如果选择在信息机房上这样的课型,学生朗读的自主性将得到充分发展。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阅读速度基本一致的学生放在一起,确保阅读进度在小组内的统一性,便于学生之间思想相互碰撞。交流完成后,每个小组可把感受传到网站中,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信息技术下的思维导图教学,有效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能力。为了提升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梳理,我们在三年级开启了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方法,即从日常的单元教学中选择部分线索明晰的课文,开展信息技术教师和语文教师同上一节课活动。语文教师负责以理解和朗读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当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信息技术教师便可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思维导图的梳理,即应用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促使学生自主复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增强。四年级开始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平台进行思维导图预习作业,进一步提升了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外阅读结合,促使课外朗读更具指导性。除语文教材学习外,《新课程标准》还对课外阅读有一定的要求,故新时代下通过阅读软件给学生提供阅读平台非常重要,如可以利用《为你诵读》软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为你诵读》中有大量的名家名篇,还有名家指导阅读,使阅读更具有宽度和高度。

  信息技术与作文及综合性学习相融合

  国外很多儿童教育研究机构认为,六七岁是孩子表达能力最重要的发展期,此年龄段的孩子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且想象力丰富,如果在该年龄段开始写作训练,将会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下的拼音识字教学使低年级习作成为可能。与国外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相比,中国汉字在认识和书写方面有一定难度,加之小学生在上学初期只有六七岁,写字能力还比较弱,致使教育同仁一致认为写作训练的最好时期是三年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如果把信息技术同拼音学习、识字学习紧密结合,一二年级的写话就会顺利进行。当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丰富的想象力、熟悉的键盘输入三者相遇时,低年级的写作教学会非常顺畅。

  手机主题拍摄和无线投屏应用为习作教学提供有效场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年级开始,正式进入习作教学。现实教学中,三四年级的孩子害怕写作,写出的文章也会出现一些空话,如何让学生把作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想到了手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今每个家长都有智能手机,所以尝试进行了让孩子用照片记录生活,用文字描写生活的活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视野开阔了许多,作文能力也得到有效增强。其实,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借助无线投屏将学生在课堂中写得好的段落随机展示在投影中,优化了传统习作指导课的固定模式,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习作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下作文展示与多元化评价使学生爱上习作。以往,学生的习作都是通过手写完成的,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我们不仅从一年级就开设信息机房下的语文读写结合课,并以周为单位,每周布置一篇手机写话或电脑习作。同时,从三年级开始,把每学期的八篇作文进行划分,即四篇手写,四篇机打。由于每学期一半的作文都是在信息技术下完成的,信息技术提供的随机阅览性和随机评价性为作文展示和激励性评价做好了铺垫,作文批阅与评价不再只是教师的专利,这既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伴的评价的力量,感受学习与生活的美好,从而爱上习作。

  开放机房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交流成长平台。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板块,那么,应该如何把手机、电脑等纳入研究性学习,让其发挥更大作用呢?根据语文教学每学年设置一次大型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我们采用学科整合的思路,语文教师分配小组,组织学生体验研究,信息技术教师组织学生做PPT进行小组汇报。如上一学期,三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孩子们在小组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机房制作PPT,并进行合作性展示训练。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取得的成效与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从实验一开始,语文实验教师就要进行计算机培训,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步提高。教师从思想上改变了旧有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尽量把社会生活中有用的信息纳入语文教学内容。在教材的整合当中,教师要阅读大量相关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这一整合过程,不仅开阔了教师的知识视野,也为丰富教师专业知识,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奠定了基础。

  加强了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形成。从课题的前期准备开始,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就定期开会,随时碰头。实验每进展一步,都需要大家及时沟通。实验的开展,为大家提供了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教师合作意识的增强。同时,实验进展过程中,教师不断小结,不断反思,为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第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为这项实验把握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要,加之信息技术操作的不断渗入以及网络评价的有效应用,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教材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学内容也异常丰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效地促进了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形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即通过批注、勾画、小练笔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平等对话,通过网络进行生生、师生的对话,这些做法都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有效发展。

  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阅读和表达(写作)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本课题研究可以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读写体验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与形成。

  第三,促进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改良。网络提供的评价平台使每一位学习者都有可能成为评价者,这一特点首先改变了“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的传统评价模式,使师生关系从不平等走向平等。其次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自身对文本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切都为改变传统教育中师生的关系提供了基础,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促使更加和谐、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形成。

  第四,带动了家庭教育的不断发展。 这项实验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实验一开始,教师就要不断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了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实验过程中,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学习的机会比较多,加之由于网络在教学中的优势——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多项学习成果都展示在网络平台中,家长能亲身感受到孩子的成长,能感受到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实验的这些特点均促进了家长对教师、对学校、对实验的信任,促使家长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实施对学生的教育。

  对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计算机硬件不能完全满足实验需要。 在此实验过程中,计算机和网络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可受硬件数量所限,实验班的学生在学校不能随时使用电脑,部分学生家里也没有电脑可供使用,致使实验不能按理想中的状态持续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硬件的问题,但硬件问题是基础,在实验前期就应当作好准备。

  第二,传统的考试方式对课题发展的制约。 虽说新课程强调多元的评价方式,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考试依然是上级部门考察学生发展状况的唯一或最重要的一项评价工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受到来自功利性目的的学习行为、学习观念的干扰,这种干扰有来自教师的,来自学生家长的,也有来自上级部门的。所以实验教师必须冲破单一的评价方式——考试带来的压力,把各类干扰因素降到最低。

  第三,网络对学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计算机在语文课题中的应用,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网络的诱惑也越来越大,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对网络的痴迷,这对学生的视力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面对这一点,教师除必须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外,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使学生始终认识到:网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而不只是娱乐的工具。

  第四,打字能力的增强也带来了孩子手写能力的弱化。 由于我们过于注重信息技术下识字能力的培养,而相对弱化了学生的手写能力,即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班孩子的认字能力虽然很强,但字写得很不规范。所以后期,我们将把处理好写字与打字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一个分支,在两者结合中重视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袁新瑞 西安经开第一小学 李 涛)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