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2018年编制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中,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水平居全国第七位,教学应用水平连续两年排在全国第一位,并分别在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和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11-23jpg/></p><p>  在教育部2018年编制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中,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水平居全国第七位,教学应用水平连续两年排在全国第一位,并分别在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和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典型发言。2018年5月,在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作为四个省(市)代表之一,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莅临安徽展厅考察,对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做法及成效予以高度评价。</p><p>  <strong>立足省情抓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一体发展</strong></p><p>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安徽省强化省级统筹,明确职责分工,整合各级力量,推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效、有序实施与整体发展。</p><p>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省政府颁发《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政府落实自身教育信息化责任主体,对教育信息化实施战略统筹。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等五部门联合实施《安徽省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目的、主体、对象、内容、办法等,从更高层面推进信息化融合,确定省、市、县(区)、校各自职责和任务。各市、县(区)和学校组织编制本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负责层层落实到位。</p><p>  统一标准规范,奠定融合发展基础。大力实施《关于协同建设信息化平台促进互联共享的通知》,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协调性。依据《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安徽教育管理公共平台和资源应用平台技术规范》和《在线课堂技术标准》等,实行配置、技术、管理和安全的标准“四统一”,夯实资源共享、技术兼容、优势互补的信息化发展基础。</p><p>  明确工作方向,突出重点先行。针对我省农村学校和学生占比较大,农村教育仍是教育发展的“短板”的省情,坚持以促进教育均衡与公平为目标,创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将教育信息化工作重心放在基础教育,工作重点落实在农村中小学,予以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倾斜。近三年来,全省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53亿元,其中,用于农村中小学资金占七成;省级财政拨付1.5亿多元专款用于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实现教学点全覆盖。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增强教育信息化兜底线、保基本、促公平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全省教育的优质均衡。</p><p>  <strong>创新模式抓建设,提升信息化基础环境支撑能力</strong></p><p>  创新平台建设模式。在两平台建设过程中,充分激发市场的资源配置活力,以“所有权、监管权、应用权在教育,建维事务在企业”的原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省教育厅提出应用服务需求和过程监管,企业实施建设和技术托管,保证建设与应用效果。建立政企共建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例会制度、周报制度、巡查制度,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评测机构进行评估检查,确保平台各项服务的安全、高效运行。省教育厅相继制定了协同建设信息化平台促进互联共享、平台服务内容与建设规划、平台开发API接口规范等指导文件,构建省、市、县、校四级互联互通的教育云服务体系。</p><p>  创新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式。要求各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三通”工程,同时省里在学校标准化建设、改薄项目等方面对各地进行政策指导和支持,各地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有了很大提升。截至6月,全省中小学宽带接入率100%、班级多媒体覆盖率99.3%、生机比7.80∶1、师机比0.88∶1,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100%。</p><p>  创新资金筹措方式。依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确定了省、市、县分级分类负担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其中,省级两平台的基础环境(含硬件设备、云存储空间租用和机房托管服务)建设和管理平台的业务应用系统开发资金由省级统筹承担,通过政府采购集中建设;两平台系统集成、平台出口带宽和资源建设资金由市、县按因素分比例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育事业费中解决。据此,我省统筹一亿多元用于数据中心和两平台及业务系统建设。</p><p>  创新资源汇聚模式。我省每年投入几千万元资金购置资源,2016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了“教学素材库”、“互动式数字教材”、“高三微课资源建设”等五个资源包的建设任务。对于特色化精品资源,建立评估准入机制,搭建资源超市,由师生自主选择有偿使用。对于本地原创资源,通过各种教研、评选活动,汇聚省内优质教学资源,增强了资源的适切性、有效性、可选择性和多样性。截至6月底,资源平台保有量达160TB。累计上传资源2348万余条,下载资源2533万余次,访问量突破2.4亿人次,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对各类优质数字资源的应用需求。</p><p>  <strong>强化实践抓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strong></p><p>  有效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不断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在教师空间推出自主研发的“我的教研组”活动栏目,展示网络教研、学习的随时可行、跨越时空、互动留痕的功能,进一步突出平台和空间的资源汇聚、应用驱动、评价分析等三大功能。创新开展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模式,为4900个教学点开了53.9万节课,涉及音乐、美术、英语等八个学科,总受益学生约为33万人。以活动的开展带动学校应用,依托省级资源平台,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基于微课的
、智慧课堂建设应用,优先发展农村智慧学校建设,形成了具有我省特色的“5+2”智慧学校建设框架;召开智慧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遴选了364所学校作为智慧学校示范校、实验校,确定金寨县为智慧学校建设示范县,并结合新课改、新高考要求同步推进全省普通高中智慧学校建设。</p><p>  <strong>着眼管理建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strong></p><p>  建立高效协同的分工机制。自上而下建立起以教育行政为龙头、以教育科研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协同推进的组织架构,理顺工作关系,落实各方责任,发挥各方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应有的作用。</p><p>  建立共建共管的联系机制。在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运维模式中,一方面将教育应用方和企业运维方分开,使教育部门能够精心指导建设和应用,学校能够一心一意抓应用。另一方面继续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规划执行、学校需求了解和企业管理过程的监控,建立政企协议框架内的工作联系机制,定期研究会商建设与应用对接过程中的问题,做到互补合作、互利共赢。</p><p>  建立有力、有效的督导评测机制。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我省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项目专项督导,全面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强化对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的动态监控和绩效考核,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年度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同时,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工作月报通报制度和应用排行榜制度。</p><p>  建立教育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省教育厅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对全省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制定《安徽省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构建省、市、县(区)、校四级联动的信息化综合管控体系,全面提高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和完善安徽教育数据中心安全保障体系,利用专业的VPN系统与防护软硬件系统,建立上下贯通的信息安全一体化整套防护体系,营造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绿色、稳定的信息化应用环境。每年度召开全省教育网络管理暨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会议,着力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水平。</p><p>  建立运维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信息化设备正常使用的长效运行保障机制,提高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应用水平,使其充分发挥效益,编制印发《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备运维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社会化外包和自维护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可持续发展。同时,将《安徽省基础教育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规范(试行)》融入《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中,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筑牢坚实基础。</p>
</article>
</div><div class=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