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极为丰富的今天,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自觉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是当今教育科学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极为丰富的今天,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自觉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是当今教育科学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学习机会的增加与学生厌学之痛

  在这样一个“无处不终端、处处皆计算”的 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开始再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以及对学习的看法等对学生学习效益的影响;在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

  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重视,在我国教育政策制定中也有相应的发展历程。我国教育改革从最初的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后来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再到当前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核心素养,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学科、对学习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是核心素养中的三大领域、六大指标、18个维度,更是有机融合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社会情感能力,并有意凸显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

  反观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现状,对于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一些学校校长和教师往往说起来重视,实践中并没有引起切实重视。即使教师意识到了学生学习情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但是教学实践中缺乏有效的举措和方法来改善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课堂教学中,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明确叙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但是由于其评估的不便性以及对知识与技能考核的紧迫性,课堂结束教师反思课堂教学实施成效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忽视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与评估。以至于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越来越厌学,学习的情绪情感越来越差,毕业时扔掉书本、撕掉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遗憾的现象。

  相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国际教育组织OECD也开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之前的PISA测试更多地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近年来,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未来社会,一批专家学者也认识到,仅仅具备认知能力不足以让学生拥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职业生涯、人生幸福同样重要。学校教育有责任在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并指出,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指学生管理自我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为此,他们借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提出的“大五人格”理论(尽责表现、情绪调节、合作能力、思想开放、社会交往),自2018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学生社会和情感能力的测评与研究(Study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SSES),也被称为小PISA,寻找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有利于以及有碍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要素。

  学生的学习情感对学业成绩的贡献率

  学生的学科学习情感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情感能力,即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尽责表现、情绪调节、合作能力、思想开放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和能力。当然,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有的社会情感能力表现得更为直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如尽责表现、情绪调节、合作能力、思想开放,而有的社会情感能力如社会交往对于学生学科学习成绩的影响或许会弱一些。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元认知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同样是影响学生学科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教育研究和发展史上,较早认识到学生学习情感发展重要性并详细阐述学生学习情感发展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学者当数教育专家布卢姆。布卢姆等人通过深入研究,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成就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认知准备状态,即学生已经习得完成新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的程度。2.情感准备状态,即学生从事学习过程的动机程度,包括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兴趣、态度、信心和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的复合体。3.教学质量,即教学过程各要素适合于学生个体的程度。教学过程中,如果上述三个自变量是适宜的话,所有学生的学习结果都会处于高水平,都能达到掌握的状态。学习的结果也可分为学生学业成绩、学习速度以及学生情感发展。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改变学生的特征(认知和情感)、改变教学质量,使得所有学生都达到学习的高水平。

  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与学业成绩是相关的,即情感准备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对课程和学习有积极情感,应该比带有消极情感或带有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为轻松和迅速。

  对于情感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在布卢姆等人看来,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情感准备状态,一方面决定了学生为完成该学习任务准备付出必要努力的程度,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试图克服它们的程度。当然,学生对某些学科感兴趣与否,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校学习期间形成的。如果学校能给学生成功学习的经历,尤其是在小学期间,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对认知或情感目标都抱有积极态度。

  激发与培育积极的学习情感

  在泛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会不会被取代?答案是否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变化,教师的职责和功能要进行调整。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自学,可以在教学机器人或教师智能帮手的支持与帮助下自主完成,即“教书”的工作可由教学机器人来实现。那么教师的主要功能在于让学生爱上学习,提高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当然,这里学习情感既包括对特定学习任务的情感,也包括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情感,也包括对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的学习情感。

  诚然,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相对来说不那么容易改变,这是学生长期学习经历形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努力程度。事实上,只要能使学生在这次学习任务中获得成功,并使他认识到这一点,愿意在以后的学习任务中付出同样或更大的努力,就是有效的方法。

  通过积极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培育,让学生爱上学习,不断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在此基础上逐渐强化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坚持不懈,形成良性循环,以学生愉悦学习的每一天为其幸福人生奠定扎实基础。

  (田爱丽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于天贞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