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通过“全面改薄”等项目,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备了一大批信息技术设备,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和便利条件。

  近年来,国家通过“全面改薄”等项目,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备了一大批信息技术设备,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和便利条件。但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一本教案、一支粉笔”的方法讲课,教学形式单调,信息量不大,少有师生互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竟成摆设。

  笔者认为,形成此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年龄偏大的教师缺乏使用信息化设备教学的基本技能,不会用;二是青年教师觉得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费时费力,加上网速慢,不愿用;三是一部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备整合课程能力不强,不敢用;四是一部分产品故障较多,维护不及时,不能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最直接的手段,也是体现教育公平、培养学生信心的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边远山区学校普遍存在英语、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而信息化设备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使用便捷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作为基层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在当前优质教育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优势,优化课堂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是最直接、最现实的一条捷径。因此,强化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管理和应用,应成为提升山区学校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强化信息化教学光靠泛泛要求往往难以奏效,必须来“硬”的,靠刚性制度保证落实。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应按照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要求,把信息技术应用纳入学校和教师年度考核中,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检查和技术指导,破解使用技术难题,促进信息化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学校也要建立信息化设备管理应用实施细则,把教师使用信息化设备作为一项教学基本功,作为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的基本硬件,并根据本校实际设计教师运用能力层级目标,通过校本培训、举办信息化手段教学大比武等活动,确保教师人人达标,时时能用。此外,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开展双师课堂教学,推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组织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闫锁田系甘肃省天水市教育局干部)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