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保障教育公平、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确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设计、应用驱动、全员共享”的工作思路,坚持整合创新,坚持深化应用,坚持完善机制,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

  鸡西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保障教育公平、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确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设计、应用驱动、全员共享”的工作思路,坚持整合创新,坚持深化应用,坚持完善机制,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

  创新建设模式,把城乡教育信息化同步建起来。 以满足需要、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实行“三个统一”。一是统一标准,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和使用标准,城乡学校全部实现百兆光纤接入(大规模学校达到千兆以上),配齐班班通设备,安装“高清录播教室”、 设备,配置教师电脑12342台,学生电脑20441台,师机和生机比达到了1:1和6:1。开通学校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和家长空间18万个,完成“数字教育资源和管理服务资源全覆盖”任务,建立了2000G的“鸡西教育数字资源库”和320G的“鸡西教育网数字图书馆”。

  创新应用模式,使信息化在深度融合中用起来。 把应用驱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方针,实施“一二三四”工程,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一”是搭建一个中心,采用两级结构建设鸡西云教育平台,搭建一级云服务平台,在规模较大的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鸡冠区、恒山区教育局搭建二级云服务平台,学校采用光纤直连方式连接县区级信息中心,县区级信息中心和市直学校采用光纤方式连接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二”是完善两大平台,依托鸡西教育云平台,不断完善鸡西教育公共管理平台和鸡西数字教育资源平台,搭载智慧课堂、微课掌上通等教学系统及学习平台,构建数字化教育信息与资源、办公与服务平台。建设鸡西教育资源库、数字图书馆,创办“鸡西微课创新学习平台”,开辟“学科学法指导”“在线学习中心”等栏目,满足师生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创建三个课堂,依托鸡西教育专网、高清录播教室教学系统和省市名校、特色学校的优质资源,重点建设“专递课堂”、“名校课堂”、“名师课堂”,利用网上同步上课方式,使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师生足不出户就能同上一堂课,推动城乡、校际间教学互动和资源共享。“四”是推进四项应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全过程,推动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区域网络在线教研活动、智慧课堂教学研究、家校共育和特色课程网络模式建立等4项实践探索,努力形成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鸡东县哈达镇中心校101名教师中,有4名教师进入全国空间应用人气排名前10名,30名教师进入前100名;麻山区麻山小学教学点高宪华、鸡冠区西郊乡中心学校于凤艳、鸡东县哈达镇中心校徐金波、密山市连珠山镇中心学校王文武、密山市蓝天实验幼儿园丁雪、密山市蓝天实验学校刘伟新等老师、校长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有较高知名度。

  创新管理机制,使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工作常态。 为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推出“三项机制”。一是全员培训机制,在“三通两平台”硬件尚未全部到位时,就对全市各级教育行政干部、教研员、校长和教师开展了以教育信息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专项培训。二是指导交流机制,成立协调推进组、技术指导组、教研协作组、资源开发组、评价考核组等5个常态分类指导小组,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三是目标考核机制,抽调70名机关干部、教科研人员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成17个督导组,每月深入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对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把教育信息化目标考核纳入中小学目标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门目标管理,每年年初设立通用目标和专用目标,年底进行兑标考核。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