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或可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所谓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是指高校具有相似爱好或目的的大学生网民在互联网上以虚拟身份组建的具有明确或特定宗旨,主要依托互联网举行交流和管理等活动的非正式校园民间组织。它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方式,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管理。而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虚拟性强、组织结构多样性、活动隐蔽性强、管理难度大等特性,又决定了从微观技术层面上去强化管理将很难奏效,应考虑从宏观层面加以引导,再辅助以信息技术对其管理。

  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尊重大学生情感需要

  校园文化是教育学生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高校应重视增强校园文化的感召力,运用厚重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情趣留在校园里、用在学习上。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共性引导,更应重视个性发展,要正确区别看待学生,为他们搭建舞台,提供个性化服务。

  高校应搭建大学生多元成长发展的舞台,如喜欢吟诗作赋的,学校帮助结集出版;喜欢唱歌跳舞的,教师给予专业指导;喜欢发明创造的,学校提供相应的场所和设施等。内涵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真正能够吸引学生的根本所在。既不能把校园文化简单视为“吹拉弹唱”“打球照相”,也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而应以“娱乐育人”为基点向外辐射,实现“文化育人”的最终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和自主参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在环节设计中加入大学生喜欢的时尚元素,从而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总体而言,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或可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二者具有服务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共同使命,但也存在差别。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是大学生自发在网络空间设立的,具有虚拟性强、活动隐蔽性强的鲜明特征,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管理的真空。然而,高校思政工作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实践证明,积极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能够增强高校思政工作主体的力量,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高校育人形成合力。

  建立制度机制,规范化管理网络自组织活动

  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迅速发展说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因此,不应该一味否定或限制它的存在和发展。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制度机制,将网络自组织的活动纳入规范化轨道。同时,积极引导校园学生组织建设,抑制网上不良网络自组织,通过制度建设帮助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黄色文化、反动言论等对他们的消级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建立健全大学生信息资料库,网络自组织之所以难管理,关键是成员信息的虚拟性,很难把现实中的自然人和虚拟中的昵称相对应起来。这就需要网络自组织对每个加入的会员进行实名认证,确保注册人员信息真实。要培训网络自组织管理人员,做好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起决定作用的“核心人物”工作,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成员动向,及时发现不良信息,从而使网络自组织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此外,自律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是目前许多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和高校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帮助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实现社会监督的有效形式,鼓励建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评估机构和评价体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运用技术手段,科学管理大学生网络自组织

  互联网发展极为迅速,需要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进行管理。这是由计算机的特性决定的,是管理好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基础手段、核心环节。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可以采用智能化检索、智能化网络诊断、网络嗅探技术的思路。

  首先,是智能信息检索。网络自组织的管理部门需要掌握网上社团各领域的有关信息以便检查和决策,必须研究利用新型的网上信息搜索技术,从大量的网上数据中发现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为管理部门和机关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支持。

  其次,是智能化网络诊断。智能网络能主动发现敏感关键字,及时锁定发言者信息并向管理者发送信息或保存相关信息以备核查。

  再其次,是网络嗅探技术。管理员通过网络嗅探技术可以把校园网络外部虚拟自组织成员信息与校园网络内部人员信息进行比对,从而更加完善地掌握大学生虚拟活动的信息。通过以上措施把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转换成现实自组织,做到对网络自组织“管而不僵”“活而不乱”,实现网络自组织的“公转”与“自转”一致,充分体现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的“自由度”。

  (作者 张馨文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