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它不仅具有光感强、直观形象、视听结合、可静可动、操作方便等特点,而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课堂教学优化的目的。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境。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设计的动画虽然时间短,但是简洁明了地突出了本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此情境的创设融学科性、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完美地完成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有效辅助了小学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从而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其次,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拿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次,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上声音,并且利用色彩动态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并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个知识点。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通过网络传输和呈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实时、逼真地将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比如,在解决“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是不是任意3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原因,先让学生将一根吸管任意剪成3段,然后问:“你们剪成的3小段能摆成三角形吗?”有的学生大声回答说:“能!”也有的学生小声说:“不能。”我说:“为了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将剪成的3小段在桌子上摆一摆。”学生利用学具,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寻找答案;有的学生遇到了困难,就与同桌讨论、商量。不久,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探讨有了新发现,争着汇报。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通过演示验证学生的探索结果,修正他们的操作方法,让他们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述。最后得出下面的结论:当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围不成三角形;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边相等时,能围成三角形。

  信息技术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向开放、广泛合作,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手段,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最终爱上数学。但是,教师只有摆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 司海荣)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