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开始,专家团队和项目组对已有数字校园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研究全国15个市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又对成都市不同层次区县共60所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分析。

639742_zhangp_1517383570452_bjpg/></p><p ><span style=数字校园示范校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正在开展项目式学习,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项目成果。(资料图片)

  从2016年开始,专家团队和项目组对已有数字校园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研究全国15个市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又对成都市不同层次区县共60所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分析——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基础与能力建设,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教育部也将“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列为重点任务。我国各省市纷纷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实现国家提出的“全面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三通两平台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等项目不断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也逐渐进入校园,极大地带动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国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引导下,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在蓬勃发展,在发挥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模式创新、带动素质教育发展等效益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大、投入高效益低等问题。目前各层次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状况如何,怎样合理配置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等成为了最棘手的问题。

  科学全面的评估是基础,依据实证数据来科学规划和制定精准有效的政策是保障。但目前我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领域正从初期的自主设计建设阶段逐渐转向基于标准建设的发展阶段,各地都在构建数字校园建设指南和标准,但目前还缺乏评价导向,没有较完善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质量评估框架和方法,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的“重投入、轻产出”“重硬环境、轻软环境建设”“重物的投入,轻人的培养”等不良现象,也导致了设备的浪费和闲置。

  突出创新性和科学性,多视角看待关键环节

  为探索适合成都市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评估标准,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专家团队和项目组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2016年开始,专家团队和项目组对已有数字校园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研究全国15个市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又对成都市不同层次区县共60所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并将已有文献研究数据与实地考察和调研的数据相结合进行量化和质性分析,全面分析和掌握数字校园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数字校园评估的关键核心因素。

  根据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突出创新应用的特点,专家组和研究团队最终确定了“四维多类两级”的《成都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估标准》。

  所谓“四维”,是指将整体评估标准分为4个维度,即:基础支撑环境、应用能力水平、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多类”是指在每一个维度之下,存在多个具体类别。所谓“两级”是指,在每个类别之下,又专门设有“基础指标”和“扩展指标”。

  维度一: 基础支撑环境。基础支撑环境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和外显形式,该维度下的类别有12个,主要是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化环境支撑。12个类别是:网络环境、教室多媒体系统、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系统、直(录)播系统、远程互动系统或视频会议系统、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防系统、数字校园文化展示系统、创新实验室、电子学生证(一卡通)、校园网站及门户系统。

  维度二: 应用能力水平。数字化应用能力是体现数字校园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效的重要标志,重点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以及信息化创新应用成果。该维度下的类别有:教师信息化素养、学生信息化素养、课题研究及成果。

  维度三: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分为形成数字资源建设应用体系、利用远程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建设资源学习平台三大类。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质资源的教学应用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维度四: 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离不开机制、体制的创新与保障,是建设的首要任务,务必做好顶层设计。本标准要求学校从组织机构、信息化团队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应用规划、信息化领导力、评估考核相关机制、经费投入、信息化培训、机制创新等方面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

  数字校园建设整体已基本摆脱“重建设、轻应用”的现状

  为了解成都市各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现状,项目组依据《成都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估标准》,融合定性与定量两种评估方式,对成都市60所数字校园示范校进行参观、走访和实地调研,然后结合各个实验校提交的数字校园相关资料,组织专家评定小组,依据评分标准和评价工具对各个实验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状况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成都市数字校园建设已进入深化应用阶段,且应用能力水平发展均衡,整体发展良好。之前,虽然很多中小学建设了硬件和软件环境完善的数字校园,但是实际的利用率却很低,这是因为部分教师仍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缺乏一定的应用能力水平。

  但是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应用能力水平的基本指标达成度达到了93.8%,在所有基本指标里最高。这说明成都市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已基本达标,并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高,加大了相关设备以及网络资源的应用,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数字校园建设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教学,随着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顺应数字校园的发展,最终将使数字校园的作用最大化。

  基础支撑环境是数字校园的底层结构,是数字校园各项应用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所以改造和完善支撑环境是建设数字校园的首要任务。我们不断强调“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在政策的鼓励之下,成都市目前数字校园基础支撑环境已日渐完善,但在建设中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本次调查的学校覆盖成都市区县,县级边远城区建设水平相对低,设备缺乏,资源匮乏。而中心城区建设水平相对较高,资源丰富,存在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未来的建设中,将重点关注边远城区的信息化建设,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大力促进教育投入公平。

  数字教育资源依旧薄弱,数字校园建设步入新阶段

  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质资源的教学应用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本研究的数字教育资源分为形成数字资源建设应用体系、利用远程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建设资源学习平台三大类。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数字教育资源的基础指标已达到80%以上,但是相比较其他维度,数字教育资源的基础指标和扩展指标均发展落后。目前学校已经购买、建设、下载了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试题试卷库、网络课程等,但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实现常态化使用,势必造成严重的浪费。此外,学校自建的数字教育资源和资源学习及管理平台较少。未来将进一步关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同时结合教师需求,加强学校特色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进一步促进课堂常态化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离不开机制、体制的创新与保障,务必做好顶层设计。结合成都市目前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状况以及专家所给意见不难看出,各学校在组织机构、信息化团队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应用规划、信息化领导力、评估考核相关机制、经费投入、信息化培训、机制创新等方面均表现优良。在走访中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分工明确,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具有前沿性、创新性,能对数字校园建设做出整体规划。

  成都市各维度的基础指标达成度均已达到80%以上,但是与基础指标的达成度相比,各个维度的扩展指标达成度都较低。扩展指标相对于基础指标的要求要更高,是数字校园建设的终极目标。所以在未来制定成都市数字校园标准时,应减小基础指标所占权重比例,加大扩展指标所占比重,尤其加大数字教育资源的扩展指标所占比例,进而进一步强调应用。数字校园建设不是用来看的,而是有效促进学与教方式改变、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手段和方法,最终构建满足未来学生发展的新型育人空间。

  (作者廖代言、倪宏单位为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