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安徽省以智慧学校建设为抓手,打造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升级版,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优质教育资源“穿越”时空。
“现在开始摆,看看哪位同学摆得最快最正确。”安徽金寨县天堂寨同心小学三楼的多媒体教室里,三(1)班的学生听到教室前方大屏幕里老师的指令后,立马用“小棒”摆出前方屏幕上出现的算式,然后用面前的智能PAD拍照上传,“玩”得十分带劲。
在“屏幕”里给孩子上课的,是远在260多公里外的合肥南门小学数学老师李双玲,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的所言所行。
收到学生的作业后,李老师现场指导,谁摆得最快最准确,她一目了然。她还现场点名,和孩子们进行在线互动。
这样的在线课堂,已在安徽省近5000个教学点实现全覆盖。而这只是智慧学校建设的一部分。自2017年以来,安徽省以智慧学校建设为抓手,打造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升级版,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优质教育资源“穿越”时空。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表示,2018年,安徽省38所中小学示范校和326所实验校同步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力争2022年实现全省中小学校全覆盖。
“整天‘玩’PAD,成绩也没落后”
据悉,“智慧学校”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学校的主流场景和教育教学关键环节深度融合,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初期最大的困难是师生的观念转变,不少老师认为这样上课改变了原来的习惯,也担心教学效果。”同心小学校长储诚超坦言,老师们虽然认同这样的教学改革,但开始多半抱有怀疑的态度,“我们农村小学会率先实现吗?我们老师会用吗?真能让工作更便捷高效吗?”
“通过组织培训、组织观课、系统学习,老师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些家长开始认为让孩子整天‘玩’平板电脑,后来看到学生平板电脑只能用于学习,成绩也没落后,他们就放心了。”储诚超说。
记者日前看到,同心小学黄国粹老师正在教授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学生读到“一碧如洗”的时候,教室前方的屏幕上出现词语释义,学生或老师在PAD上输入“一碧如洗”,立马出现一张蓝天图片。
“学生输入不懂的词汇,能搜索出一幅精准描述词汇意义的图片,帮助学生当场理解词汇含义。”有着22年语文教学经验的黄国粹觉得,智慧课堂最大的意义在于将课本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精准地理解语文课本里的词汇。
同时,系统将教师的课堂实录自动记录,录下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每一句话,并且自动切分成 建设带来的最大便利。”储诚超说。
在线课堂实现了教学点、中心校和南门小学的师生之间实时互动,在声音、图像同步传输的基础上,南门小学老师可以实时收到对方的课堂答题,并给出详细报告,将答题结果反馈至远程课堂教室,支撑老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硬件设施完善,技术保障到位,我们不再是‘井底之蛙’。”对比当年的教学条件,有着20多年教龄的教学点老师余红燕感慨万分。
“‘系统’带来的是正向促进,但不是‘颠覆’,比如语文教学中,有些元素只有通过人的传递才有‘亲和力’,交作业也不是‘打打字’就可以完成的。”余红燕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学方法中,有些东西是不能取代的。“有时候我比机器更精彩,可以利用这套系统提高效率,但是不能完全依赖它来教学。”
近3年来,安徽推广在线课堂教学模式,为全省4900个教学点开了36.67万节课,相当于补充了9800名教师,总受益学生33万余人,有效解决了教学点课程无法开启开足和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
农村教师感受“教育幸福感”
眼下,安徽已形成以省级教育信息化平台为龙头的数据互通、系统互联、应用协同的省市县校四级教育云服务体系。作为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升级版,智慧教育正渗透到安徽校园的方方面面。
安徽省教育厅下一步还将出台《安徽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安徽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基础环境建设指南》,进一步指导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向记者表示,就教育部进行的评估来看,安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排在全国首位,安徽率先在省级层面统筹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能给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在线课堂和视频会议让老师教学变得便捷高效,远隔百里仍能‘身临其境’,让跨校区教学研究活动成为常态,让名师‘近在学生身边’。”南门小学校长费广海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帮扶农村小学、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方法。
“成绩只是一方面,培养孩子的科学、信息素养更为重要。山村学校孩子的综合能力目前可能比不上城里孩子,但通过智慧课堂,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走向社会后,具备和城市孩子一样的社会竞争力。”在储诚超看来,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眼下虽然还在起步探索阶段,但农村教育工作者已经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教育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