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发展亦然。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核心动力。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发展亦然。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核心动力。

  2017年,教育部科技司发布《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基础教育)》(以下简称“报告”),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五个维度全面评价各省区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其中,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五大维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早在2014年和2015年,浙江省就在全国率先实现普通中小学校全面普及班级多媒体和宽带网络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显著高于报告中“87.6%的中小学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的水平。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省自2015年起启动移动学习终端试点项目,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人人拥有便捷可用的移动学习终端。目前,全省近30%的中小学校配有移动学习终端,62%的中小学校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场所。

  富媒体化的数字资源能够延伸学习者的感官,提高认知水平。浙江省自2014年起,承担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首个省级试点任务。目前,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基本融通国家—省—市—县教育资源,汇聚优质资源500万余条、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1384门、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精品网络课程30门、微课资源3.6万余个,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截至目前,平台已吸引累计超过3577万国内独立用户和21万国外独立用户访问,用户分布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和美国、日本等180个国家。

  实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技术变革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浙江省通过试点示范培育、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教学空间重构等,有效创新了教与学的方式,推动了育人模式的变革。基于移动终端的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型教与学方式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全省209个特级教师建成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培养学科带头人2523名,招收网络学员123万余名,遍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成20个学科协作组、35个技能大师网络工作室、2248个省级特色教师网络空间。全省66%的中小学校建有创新实验室或学科教室,以构建符合面向未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技术构建有效的教育治理模式,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浙江省围绕普及化、公平化、个性化等教育难题,按照“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思路,建成浙江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和教育基础数据库,深入应用 、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带给教育的,不仅仅是方式方法,更是一种新理念,体现的是技术对教育变革从外生力量转向内生变量。

  将技术作为教学创新的重要变量。通过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泛在连接、学习情境的体验和探究、学习内容的多样选择、学习形式的群体协作、学习支持的数据导向和精准推送,在融合中促进教学创新,从而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加均衡、充分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更优质、个性化的教育,是浙江智慧教育的基本路径和根本目标。

  打造教育新生态。打破班级授课制、分科教学和知识导向的传统教育形态,淡化“分分计较”,以“体验、数据、连接、开放、智能”为关键词,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引领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构建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生态,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最终追求。

  教育是美好生活的第一要务。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曾说,“不断减轻人类痛苦是技术持续进步的主要动力”。智慧教育的发展,也必将让教育变得更美好,更有诗和远方。

  (作者施建国系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