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关情况,全国首批共有490门课程入选。

  1月1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关情况,全国首批共有490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入选课程以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其中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创新创业课以及思想政治课程。490门课程中,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为主建设的344门课程入选,占比70.2%.

  教育部主导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实际上就是中国版的慕课(MOOC)。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这种新型课程及教学模式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校的围墙,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用时髦的话来说,学习的场景开始非常多元。

  早在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就曾公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肯定了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份新出台的《意见》中,教育部要求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事实上,在《意见》颁布之前,2014年4月,教育部就成立了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开始推广慕课模式。

  所以,教育部对推广、规范慕课课程兴趣浓厚,也因此有了“中国打法和世界不一样”的说法。教育部明确提出,将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推进公平”两个支点来建设。如,要建立一流的课程标准,制订中国的慕课国家标准,力推成为国际标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举例,发达国家的慕课主要应用对象是社会学习者,中国慕课主要定位于大学内的教育,以推进共享的校际优质教学资源,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还要兼顾社会学习者。

  慕课在全球骤然兴起,中国很快进行了模仿,这是全球教育创新和普及时间被压缩的经典案例。除了慕课本身的特点,中国的确呈现出不一样的课程推广优势。例如中国的互联网比一般发展中国家乃至中等发达国家还要发达,中国的人口众多,潜在受众规模巨大,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极为稀缺,以及中国政府对慕课支持力度很大。

  尤其是最后一点,来自政府的支持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推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引领和规范慕课的制作和设计。而且,有了政府的顶层设计,许多高校、院士、优秀教师都纷纷加入到课程项目制作上来。之所以中国的慕课数量遥遥领先第二名美国,与来自政府的支持、规定和引导是分不开的。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慕课到目前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并没有完全落地成型。所以,鉴于政府介入存在“一刀切”的特性,在慕课推广和规范时宜粗不宜细。政府要做的不是引导课程发布,而是保护竞争,做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场和社会无法做到的事。例如,慕课对传统高校、老师形成巨大的挑战,政府的态度就很关键。此外,仅仅在高校内部推广慕课是不够的,社会性是慕课的灵魂,打破传统高校的围墙,让更多校园以外的人进入课堂,这是慕课兴起、爆发的原因。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偏远山区的学生、农民工、低学历人士等群体应该成为慕课的受益者。在这些方面,政府应该提供怎样的支持,应该做出怎样的准备,比课程数量超过美国更有价值。事实上,课程数量并不是最关键的,是否能够入选政府发布的精品课程也不是关键,来自市场和社会的好评才是最重要的。也因此,需要提醒的是,在慕课的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恪守中立的边界,将评价权交给社会、市场。

  在未来,慕课将成为人类实现“终身学习”的利器,慕课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冲击将会超乎想象。对此,应该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其自由生长,相信政府可以扮演好适合自己的角色。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