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以“聊起”和“问起”两块内容,表达了对创客教育与数学学科的课程整合的现状和目标的观点,本期继续说一说对创客教育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上期,我以“聊起”和“问起”两块内容,表达了对 教育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建起:怎样探索建构小学数学教育及其课程整合的创客教育——大道至简?
具体实践中,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增强问题意识,探索数学创客式课堂结构,让自主与创新精神成为常态。
问题是创新之源泉、创意之活水。在以“培养学习者创新”为目标的创客式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和树立“敢提、能提问题的学生是好学生;会提、善提问题的学生是最好的;学会解决自己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最可贵的”新问题观;建构“启问导标-自学调控-内化反馈-自主检测-总结反思-问题解决”的问学课堂新结构;处理好个体“独立学习”、组内“合作学习”、组际“竞争学习”三者关系,以求达到全体“创新学习”的终极目标。
优化课程目标,整合数学创客性教育内容,让“综合与实践”焕发生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增加了数学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等内容,这是学生未来学习、终身学习所需要的素养。
我们要优化数学课程设置的“综合与实践”内容,这是具有创客性的重要教学内容,让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六年级综合与实践课例《自行车里的数学》中,授课教师确定了“未来自行车的设计”这一目标,学生在充分经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创意设计”这一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后,不仅发现了“前后齿轮比”和“后轮长”间的联系及变速原理,纠正了课前认识误区,还设计出了减少风阻和具有特殊功能的“隐形链条自行车”“水陆两栖自行车”等极具创意的“未来自行车”。课后,学生将此创意成果发布到创客空间,以求企业的合作研发。
研发跨界课程,建构数学创客化课程载体,让合作和竞争素养成就未来。
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指出,课程就是“学习的履历”,“创造课程”并不是制订计划和目标,而是要创造“学习的经验”。
创客课程的要义就是动手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迭代设计,这样的课程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打破年龄界限。
在探索创客课程方面,有一所小学研发智能机器人课程的经验可供借鉴。该机器人课程结合数学模型建构了课程载体,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创造思维训练,二是技术工具储备,三是创意式主题实践活动。
该课程指导教练是一位教过语文、数学和信息技术的“跨界教师”,被同行戏称为传奇“侠客”,他的学生被誉为“超级小创客”。这是因为2012年国际家用机器人灭火比赛中,他的4个学生双双夺取两个组的世界冠军。
其实,这所学校2012年开始机器人课程实验,现在已经拥有学校所在省份最大的城区机器人研训活动中心。目前,学校的机器人课程已由精英化走向平民化,由社团式走向课程化,由竞赛式走向创意化,并探索由网络化、平台化走向产品化的新路径。
这样探索建构的课程就是一种创客化课程建构方式,其实质就是创客教育。
思起:全才教育——“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科学家钱学森曾在写给钱学敏的信中这样描述未来教育:我在想,中国21世纪的教育是要培养18岁的大成智慧学硕士。具体讲,第一,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第三,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这样的人是全才。
我们从追求培养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到19世纪中叶的理、工、文、艺分家的专家教育,到20世纪40年代的理、工结合加文、艺的教育体制,再到今天的理、工、文结合,未来我们将探索培养全才的教育。
由此,我们坚信只有研发出面向未来教育的课程,才能培养出可以满足未来需要的“超客·超元·创客”!
(作者张义宝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