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是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要引导他们遵循操作规范,自觉遵守开机和关机程序、定期查杀计算机病毒等。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是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要引导他们遵循操作规范,自觉遵守开机和关机程序、定期查杀计算机病毒等。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的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习惯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提炼教材中思想教育的素材,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关闭计算机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使他们了解这样做可以避免计算机内的数据遭到破坏,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等。

  2.教师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进行示范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教师本身就是学生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在课堂示范和指导过程中,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

  3.培养方法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共同生活”。而共同生活则离不开交往,交往则应有协作精神,否则,人们不能共同相处,不能“共同生活”。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使命。

  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少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据报道,小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注重交往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他们长大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时,会因为缺乏协作精神而难与他人一起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任何能力的发展都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依赖性过强,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和同学。为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求助次数的策略。即要求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如复习时,若没有深入思考问题,没有尝试操作,就不得请求别人的帮助。虽然这样要求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苛刻,但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