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网络教育。这是第一次在国家文件中将网络教育单独提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教育的重视和期望。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网络教育。这是第一次在国家文件中将网络教育单独提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教育的重视和期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受教育机会的获得,而是追求更优质的教育。网络教育在新时代有责任,也有能力担负起教育均衡与教育优质的历史使命。

  网络教育重要实践回顾和内涵再认识

  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一种时代形态,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媒体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三个主要阶段。

  自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兴起后,我国就开始了网络教育的探索与尝试,从政府、教育机构与社会企业都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较重要的实践包括三类:一是建设精品网络课程资源,教育部2003年印发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并在随后数次发文持续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这段时间国际上也以麻省理工开放课件运动为代表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为主。二是进入2012年以后,随着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慕课)的兴起,我国高校、企业开始大规模建设在线课程,这个阶段以开放教学为主要特征,除了实现网上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外,还具备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三是对网络教育办学模式的探索。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和中央电大作为试点建设开放大学,并在2012年先后挂牌成立了六所开放大学。除了政府主导的网络教育行动外,科技企业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纷纷加入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当中。

  我国网络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网络教育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的运行模式与监管政策也需要更多创新。出现这些问题,既有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时代性、阶段性特征,也受限于不同群体对网络教育内涵、使命认识的局限性。

  对网络教育的传统理解通常是指借助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一定义将“网络”限制为了软硬件技术,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的繁荣兴旺,“网络”不仅是底层的技术支撑,更是发展理念、运行模式的代名词。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将网络教育定义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模式与传统教育体系相互作用、深度融合的结果,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又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模式”。“网络”既代表了互联网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又代表了组织模式和线下支撑体系的联通化、网络化。网络教育依赖先进科技、大规模传播优秀文化、跨越时空国界,有其独特优势和办学规律,是优化各级各类教育、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网络教育解决核心问题

  “ 等技术的发展,网络流量成本与教学过程支持成本也大幅度下降。网络教育的可复制性和共享性使得软件平台、课程资源可以实现共建共享共用,从而在国家、省市或学校等不同范围内实现资金的集约化投入。网络教育还具有累积增值性,随着教学过程各类数据的积累,把大量数据按照教育需求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有序有用的信息资源,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增值回报。

  通过网络教育重塑教育模式。网络本身具有“高渗透性”的特点,能够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连接在一起;也能够将政府、学校、企业连接在一起。网络教育能够实现家校协同、校企合作、社会优质资源共享使用的开放教育格局;也能够实现工学结合、零存整兑、正式非正式学习有效结合的灵活学习制度。网络教育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激发教育体系活力的重要方式。

  网络教育发展保障

  网络教育尽管潜力无限,但要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各方面的保障措施。首先要加强科学研究,与网络教育实践的繁盛相比,网络教育的科学研究还未成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将网络教育的相关领域纳入资助范畴,网络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也正在形成当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加强政策引导。必须在教育政策方面进行改革,否则由网络教育引发的竞争将不会引起广泛的变革。教育政策的创新需要遵照网络教育规律,根据不同类别教育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改革制度,以激发网络教育的活力,保障网络教育的质量。再其次,要加强系统设计与统筹协调。网络教育的有效运转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需要加大投入,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受教育者学习机会的均等化。院校需要更新观念,适当超前设计学习环境与技术解决方案,制定教学创新支持与激励制度。教师要提高信息素养,变革教学模式,转换自身角色。学生要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开展协同学习。

  总而言之,新时代网络教育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需求。通过政府主导、科研指导、院校主推、社会协同,网络教育也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新时代。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