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在论坛的报告环节,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介绍,同样至2016年底,全省已有1276所中小学校配备了10.45万台移动学习终端。

1jpg/></p><p ><span style=图为衢州市新华小学下村校区的学生们正在石梁溪实践考察

  “因为有前置性基础内容的学习环节,课堂上就有时间开展基于学生兴趣选择的拓展项目研究。”在杭州市学军小学数学教师陈柯内容为《树叶有多大》的课堂上,移动终端,是翻转课堂的接收器、学生兴趣选择的调查器、分组研究的社交平台、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箱……

  “利用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未来课堂,已来,而且将更凶猛。”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教师陈飞说这话的背景是,目前浙江省已有10多万台使用在课堂中的移动学习终端。11月14日,陈飞等11名来自全省各项目学校的教师,在省移动学习终端与未来课堂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的课堂展示环节中分别上了一节公开课。经过一系列的专家报告、同行展示环节,她由衷感慨:“也许我们的课堂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动起来、研究起来,才能共同创造出属于孩子们的未来课堂。”

  这个孩子们,包括城市孩子,也包括乡村孩子。

  为促教育优质均衡而启动

  移动学习终端配备项目始于2015年。为弥补山区、海岛等地区师资不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而启动。

  至2016年底,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为全省672所农村小学(移动学习终端项目学校)配备了5.2万套移动学习终端。“可喜的是,省里的项目带动了地方加大投入。”11月13日,在论坛的报告环节,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介绍,同样至2016年底,全省已有1276所中小学校配备了10.45万台移动学习终端。

  与此相呼应的是,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中显示,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全国之首。“包括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建设,我省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想以技术改变教室的样态,促进课程的实施与提升,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施建国说。

  2017年初,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已开展1年的移动学习终端项目学校的800余名学生、近2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听课。

  “你可以看到,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学生们在使用各种移动智能终端上有着良好的基础。”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林莉介绍,从教师层面看,近五成教师移动学习终端的课堂应用时间不到一年,“其中,近四分之一的老师只是在研究课里应用”。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移动学习终端对课堂的积极影响分别是更有趣(54.55%),更高效(15.7%)和更具有选择性(13.1%)。值得关注的是,有8%左右的学生认为技术对课堂的控制更高,课堂更无聊或更低效;8%左右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变化。“学生的这些感受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移动学习课堂探索存在的潜在问题。”林莉说,如技术是更多地用于管控课堂,还是更多地用于支持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活动;是更多地用于探究性学习还是更多地用于巩固性学习?

  向技术要课堂质量而联合

  “未来课堂,是借助技术、以学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样态,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并切实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2016年年底,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省教育技术中心联合启动未来课堂研究计划。31所项目学校中,有省教育技术中心推荐的移动学习终端项目学校,也有各地市教科所推荐的已具备移动学习设备的科研强校。“让城市、农村学校结成研究联盟,共同探索代表移动学习新范式和发展方向的典型样本,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省教科院院长朱永祥介绍,计划将通过 3 年左右时间,培育数个理念先进、操作性强、以学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样态,“我们要形成具有引领性和浙江教育特色的移动学习经验”。

  2015年,省教育技术中心为海岛学校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配备了4个班的移动学习终端。“断断续续有同事在摸索。今年成为未来课堂项目学校后,实验班逐渐实现了移动终端教学常态化,教科研常规化。”数学教师陈飞告诉记者,包括移动学习终端在内的新技术,极大方便了教师们的教学,“互动立体图形也好,虚拟电路也好,用‘平板’进行课堂古诗词竞赛也好,新技术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以往因教具匮乏等带来的影响”。

  衢州市新华小学下村校区则开始探索利用云资源支撑“融科教学”。“近年来,我校下村校区整合乡土特色资源,设计了融合多学科的系列学习主题。而2015年109台移动学习终端的到来,帮助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会综合性、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解决问题。”该校副校长黄欣介绍,周末、寒暑假,学生们可以将包括移动学习终端在内的教学设备借回家,“你看,在孩子们的村居文化主题研究、石梁溪综合实践活动中,都有着移动学习终端助力的身影”。

  “然而,目前学校移动学习终端的学习样态,依然是只实现了答题器和调查数据采集的功能。”省内外有许多公司在运行或研发智能教育操作平台及相关的应用软件。对此,朱永祥认为,“市场所提供的资源到底是否适合我们的课堂、适合学生的深度学习;从学生角度来说,关于学科资源到底应该有多大的量,应该以怎样的结构或形式呈现,都需要更多的老师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不断加以研究”。

  “我们研究未来课堂到底为什么?”金华市环城第二小学校长张文杰呼吁,大家要研究的核心不是某一个学习软件好不好用,而是要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在课堂上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腾挪出时间,“要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

  众筹高阶思维课堂需立制

  测量不同的树叶、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还是测量校园的面积?“不管选择那一组,学生们都可以尝试着思考,工具与人、社会的联系,学着理性地用数学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数学特级教师袁晓萍的带领下,陈柯和学军小学数学组的同事们一起,正在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攻克着“基于移动学习的单元设计”这个大课题。

  东阳市白云初级中学是一所有着近八成外来学生的城郊学校。校长徐海金是该市的语文学科带头人。近年来,他带领当地的语文骨干教师,开展了初中三年语文学科基于移动学习的长周期教学设计。“我们以一个单元为基本单位,构建起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借助‘ 、资源包的开发,“好的长周期教学设计就像‘脚手架’,能支撑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体验探究,进而探索更宽广的世界”。

  ……

  “我们当前的矛盾,发生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间。”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唐西胜认为,城乡学校一起探讨、众筹技术融入下的智慧学习,才能燃起每位学生的学习之魂。

  “未来课堂应该由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来塑造。”在省教科院2016年的调查中,教师们认为,未来课堂变革首要困难是难以找到支持学生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合适资源。因而,虽然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省教科院已开始在14所项目学校开展了长周期学习设计与结构性资源开发、课堂实施与技术应用等探索,以破解推进过程中学习资源的碎片化、无序化难题。“但如何在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共享资源让更多学校、孩子受益,是个问题。”林莉认为,这需要制度层面的“破冰”。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