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让陆老师的英语课堂活起来了。”在近日一堂公开课上,广东清远英德市英红中学教导处主任黄道军发现,陆彩凤老师通过自制教学动画等方式,多维度地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
“信息化让陆老师的英语课堂活起来了。”在近日一堂公开课上,广东清远英德市英红中学教导处主任黄道军发现,陆彩凤老师通过自制教学动画等方式,多维度地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而在一年前,陆老师的课件还有些老套,而且抵触学习使用多媒体,“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
英红中学校长蓝宗胜介绍说,为提升陆彩凤等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该校借力清远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春风”,邀请专家来校培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比赛,目前学校90%以上的教师都能娴熟使用多媒体,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清远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中,由市财政“打底”统领,有效激活了整个市域的信息化工作,走出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快速普及之路。超过4亿元的资金投入让城乡公办学校100%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全市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4089个班也驶上了信息化高速路。“硬件建设及服务支撑已经不是问题,现在用好信息化设备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跟得上、用得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采访中,清远市教育局局长张玉兰说,如何打通教育信息化使用的“最后一公里”意义深远。
多媒体平台、优秀课件等资源匮乏,曾是清远市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的“拦路虎”。而此前乡村教师不会用、不愿用更让清远市教研院的江志和主任心焦,“乡村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到位,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江志和调研发现,由于教师意识没转变,乡村学校多媒体等教学信息化设备使用率较低,“有次我下去检查,一个教学点校长十几分钟都找不到人开启多媒体平台”。
为让乡村学校尽快跳上“云端”,清远市在不断充实网络资源的同时,着力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运用信息化的能力。
为提升乡村教师的“驾驶能力”,清远在培训上下了很大功夫。当地举办微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专题研修班,“一师一优课”培训以及教育信息化相关教学应用指导系列培训。2014年、2015年农村教学点骨干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培训有800人,2016年参加中学云服务器技术应用培训172人。
为提升培训的精准性,清远市教育局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商请学校派出近百名研究生,驻点全市8个县(市、区)的75个镇,对551个教学点1800多名乡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英德英华小学英语教师张彩平尝到了培训的甜头。“培训前,我做一份PPT课件,几乎要花一天时间,现在只要两三个小时。”2015年,张彩平在华南师大研究生手把手地指导下,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她不但熟悉了办公软件、收发邮件等电脑操作技能,还能根据教学需求,更快速地搜索“海量资源”,向“云端”上的名师学习。
在加强培训的同时,清远市还特别设计,以竞赛带动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去年,全市首届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举办。各县(市、区)在举行大规模初赛的基础上,共选送了19位40岁以上的教师参加全市总决赛。“选手经过层层选拔,大批中老年教师参与其中,最终年龄最大的一位选手获得一等奖。”张玉兰说,比赛就是要激励中老年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要连续、专门抓几年,让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成为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的一种习惯。
如今,清远市还在积极联动外部资源。今年10月,借力广清教育对口帮扶机制,启动了广清帮扶 教育“优课解码”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对优秀课件、课例进行深入挖掘解读,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分享评价等方式,提升乡村学校教研水平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基于录播室开展的‘中心小学—村小’同步交互课堂活动,缓解了乡村教师老龄化、学科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不但帮乡村学校开齐开足了国家课程,还大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乡村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英德市教育局局长张燕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