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正在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在人类所有的发明中互联网对人类影响之大,使其他发明无法企及。它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规律和手段,还正在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也正在影响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沟通,必将改变教育形态。

458977_zhangp_1497508672649_bjpg/></p><p ><span style=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大数据。 资料图片

  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正在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在人类所有的发明中,互联网对人类影响之大,使其他发明无法企及。它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规律和手段,还正在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也正在影响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沟通,必将改变教育形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是构成信息化世界的基本元素,组成了互联网上纷繁庞杂的知识和数据资源。大数据因其体量巨大,类型繁多,可快速挖掘,且动态变化,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已开始显现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个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作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大数据正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和部门,改变人类的思维,给社会带来全新的面貌,并将重塑我们这个世界。拥抱大数据已成为席卷全球的大行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我们既要憧憬大数据所带来的巨大机会,也要清醒地认识大数据时代教育所面临的全新挑战。

  基于科学化决策的教育管理变革

  一年半前,本人曾有幸当面请教数据库创始人、图灵奖得主迈克尔·斯通布雷克(Micheal Stonebraker),他认为大数据这个词事实上是一些做营销的人发明的。提到意义和价值,首先就要将大数据联系到企业组织与管理方面,对大数据的合理解析可以帮助他们降本增效、做出更明智的市场决策,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与投资规划等等。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掌握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的技术。在教育领域,我们通过参照特定的教育环境,量化并建立起教育体系内的各种信息,利用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寻求数据间的对应与相关,并做出可能的分析和预测,实现对当前教育情境的精准分析、对教育教学的科学实施和对教育管理的合理把控。

  毋庸讳言,今天的教育管理还是凭经验和感性管理,但借助大数据技术,教育主管部门将具有相关关系的全局教育信息转化为分析数据,以了解学生状况,把握教育教学规律,预测教育未来。各级各类学校利用分析工具,整合教育内外资源,简化教育管理流程,提高教育管理实效,优化管理决策过程,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当今世界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确保包容、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成为世界教育发展新目标。利用大数据工具,可汗学院实现了一人一台电脑,一千万名学生的教育神话,也让全世界看到实现教育发展新目标的有效途径。

  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开始尝试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教育变革,如通过校园网数据对学生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以提高学生管理的精度和效率;如通过视频图像采集数据对传统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效益。可以设想,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深度应用,屡受诟病的传统学科评估和成果评价方法,将会迎来革命性的提升。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要为数字原住民服务,必须转变思维模式。或许,大数据让我们不再获得管理的权威,但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科学和效率。

  面向精准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变革

  从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孔子开始,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我国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统一的教材、统一的作业、统一的考核和对学生单一的评价方式等等,几乎都没有大的变化。当然,从方便教学管理和保证整体效果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无可厚非。但这并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人才成长的多样性,这使得因材施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让人们看到了变革的希望。在“ ”时代的屏幕化和碎片化特征下,人们的学习模式开始呈现屏幕化和碎片化发展,学习者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名校、名师的教学课程,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选择性和自主性更强。但问题接踵而来。学习资源的海量,课程选择的多样,让很多人在畅游互联网的同时,又很难规避在知识海洋中窒息“溺亡”的风险。

  对学生来说,我是什么样的人才,我该选什么方向,我该学什么课程,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比较模糊,在选择时往往会陷入盲目。对教师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针对某个学生该如何个性化地教,也很难有清晰的描述,因此在教学中只能实施规模化加工。

  教育大数据的发展则为精准化教与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利用大数据技术,学生可以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判断自己的兴趣方向,校正自己的学习习惯。利用大数据技术,老师可以测量学生的心理特点,预测学生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可以说,大数据时代正是教育迈入精准学习的时代。

  在大数据时代,MOOC等知识传播形式将越来越呈现其强大的力量。这不仅表现在讲课教师在云端,教室在云端,学校在云端;也不仅表现在传统的教室逐渐成为学习的会所,教师成为会所的辅导员。随着大数据技术在MOOC等平台的深度介入,精准的学习轨迹和学习评价将更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规模化的学习反馈和效果评估也将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提高课程水平。因此,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也将在真正意义上互为师生。

  但是,当传统的教师不再独享知识,单纯的传授并非至关重要时,多年延续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都将经受大数据时代的严峻考验。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当数字原住民都能够用极低的费用,通过最便捷的途径,在网上完成学业、学到知识、提高修养、提升能力,那么我们的大学该何去何从?我们的教师又该何去何从?

  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

  面对信息化浪潮,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教育管理者和教育从业人员。信息化已经引起各行各业在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培养信息化专门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提高全体国民的信息素养也是当务之急。

  例如,我们要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类课程设计、教材选编、考试考核要求,以及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如何衔接;我们要思考高等教育阶段的信息类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培养目标,以及研究生教育阶段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我们要思考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其中,我们还要强调全民数据素养的教育。数据素养就是人们有效且正当地发现、评估和使用数据信息的一种意识和能力。以数据分析技能和信息安全意识为基础的数据素养,将是大数据时代每个公民的基本能力。各个层次的人群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借助数据工具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为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基于问题和基于项目的教学课程应是数据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在高等教育阶段,数据管理应该作为数据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当然,信息安全意识更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教育内容。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的贡献者,每个人也都有可能是信息安全泄露事件的受害者。大量数据的汇集、存储和使用,每个环节都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

  网络不安全的实质是人性的恶,不是网络的坏。互联网设计之初是假定可信安全的,是以主机为中心,固定使用的,而如今的互联网,已经与当初的假定完全分道而弛,是以人为中心,移动使用的需求超过固定,承载的功能和业务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更加严峻。

  “开放与合作”是互联网的重要精神,提高信息素养,加强技术防范,规范数据使用,各方协同合作,才能共同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也才能使大数据这个华彩乐章为人类发展绽放出更绚烂的光芒。

  (作者李志民,系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