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提质增速的现代化手段,围绕基础设施配套、技术能力培训、信息技术应用“三轮驱动”, 铸就信息化发展的“奥卡姆剃刀”,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宁阳县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提质增速的现代化手段,围绕基础设施配套、技术能力培训、信息技术应用“三轮驱动”,铸就信息化发展的“奥卡姆剃刀”,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升信息化装备水平。全县累计投资2.2亿多元,先后实施了“校校通”建设工程,校园网改造提升工程,多媒体“班班通”建设和微机更新升级工程,“梦想课堂”、网络同步课堂和3D打印教室建设工程,高标准“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一是实施稳定畅通的宽带接入,各学校建成“校园网”,覆盖率达99%;升级改造老化设备和线路,改善和拓展网络设施,鼓励建设校园无线网络,提高网络使用效率。二是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按“够用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基础相对薄弱学校的“班班通”建设力度。三是采取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依托远程研修平台,做好继续教育、专业提升,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借助泰安市云技术平台,开通师生空间,实施信息录入、网上学习、在线交流、资源共享,线上线下柔性互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课堂策略“输进去”,让学校烙上新技术的印记和内涵。

  以技术应用为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边应用,边建设,注重信息成果转化。一是依托云平台,共享各种教育信息、优秀师资、教育资源,交流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案例,拓展教与学的范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二是“颠覆”传统管理服务模式。把信息技术和教学软件在学科教学上的应用变成常规的教学活动,实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真正让基础教育信息化大显神通。宁阳第二小学、华丰中心小学、鹤山中心小学、王卞完小、赵庄小学开展尝试性教学实验,探索出开放性、实用性智慧课堂模式,课堂完成了“变脸”。伏山镇中心小学开展梦想课程改革,宁阳六中推进“基于慕课的 程、草根化教学研究,真正实现了从“自主探究”到“合作论学”的转化,从“知识建构”到“智慧生成”的转化。

  以试点示范为契机,探索可推广的模式与经验。按照“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胆实践,积极推进、敢于探索、积极试点,重点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农村薄弱学校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宁阳六中有效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与教学硬件设备充分融合,达到“通硬件、通资源、通应用”,实现备课与上课、教材与课程同步,构建了高易用性、强针对性、广覆盖性的教学资源平台。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更加生动,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优质教育惠及到更多农村学生。学校与宁阳第二实验中学、宁阳二十一中等7所学校组建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积极探索信息化本土化应用方式,深度推进县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宁阳二中与泰安三中、新泰二中、东平一中等6所学校组成泰安市高中发展联盟,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重点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打造教育创强促优高地。宁阳十二中、宁阳英才学校、泰安市高新区一中、肥城市桃都中学结成“四校联盟”,加强“合学教育”等前沿性课题研究,以信息化互动推进学校协同创新。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