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教发〔2017〕27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管理局,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科教文卫处,市生态科技新城社会事业局,市直各学校: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现就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八大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以提升“三通两平台”应用水平为抓手,以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和数字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健全机制和人才培养为关键,以能力提升、服务提升为核心,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融合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到2020年,全市“三通两平台”建设指标超过省平均水平,“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达到100%,“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超过90%,省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建成扬州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建成一支适应智慧教育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全面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我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推动“ 。

  (三)智慧课堂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中小学“e学习”试点基础上建设智慧课堂示范校,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为目标,从课堂寻找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促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革,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基础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2017年全市建成智慧课堂示范校20所。到2020年,全市20%的学校建成智慧课堂示范校。

  (四)优质资源共享工程

  积极探索教育资源建设机制,通过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和自主学习资源库。充分利用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向全市特别是经济薄弱地区和农村学校进行优质资源免费推送。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积极构建县区级教育资源中心,学校要加快校本特色资源库建设,共同搭建市、县、校三级架构的资源体系。整合扬州同步课程网和扬州教育资源网,融合各类终身学习软硬件资源,建成安全、便捷、高效、易用的智慧学习综合服务的“教育云学堂”平台,支持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多终端,将学习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到2020年,建成扬州“教育云学堂”,满足广大师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多样性的需求。

  (五)智慧教育云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扬州教育云与“云上扬州”的对接与融合,提供满足云服务内容的海量数据存储空间,不断丰富教育城域网应用系统。到2020年,以扬州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重点打造教育数据中心,教育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做好数据异地互相备份,增强系统安全稳定性、提高服务及时性。建成市县协同和数据共享的统一教育云平台,积极对接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开展数据挖掘,加快应用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市教师、学生及办学条件等教育数据的基础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开展教育大数据的监测、挖掘与分析,推进教育管理和决策的智能化、精细化,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六)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培训制度。强化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应用能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能力培训,并将其纳入教师、校长考核评价体系。开展教育管理人员教育技术和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促进教师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技术与安全培训,提高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各地各校要制定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培训目标,在教学以及管理方面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到2020年,培育一批智慧教育名师、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和数字化学习社区。

  (七)网上结对深化工程

  深入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力求在网上结对的内容、形式、载体、成果和机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持续保持全市中小学校网上结对巩固率100%,重点发掘和打造一批有典型意义、示范作用的结对先进学校组。加强自动录播、高速无线、智能信息终端等数字手段应用,借助城乡学校网络教研平台,推广教育信息化先进应用成果。强化城乡学校网上结对管理机制,开展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八)网络安全建设工程

  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一把手责任制。规范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准入要求,推动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和数据容灾机制。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推动软件正版化,构建可信、可控、可追溯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环境。

  三、保障措施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协调,完善教育信息化领导组织建设,明确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职能定位,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各地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到教育督查内容中,提高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教育信息化权重,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要根据国家、省相关规定,实施教育信息化年度发展报告制度。

  要加大经费投入与监管服务,积极争取在各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中单列教育信息化经费,在生均公用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门用于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新和日常运行维护,逐步提高软件系统和资源开发的投入比重。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捐资、出资教育信息化建设,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要定期督查学校信息化建设进展、资金使用和应用程度等情况,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效益。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中心人员配备及业务培训,提高学校信息化服务保障水平。

扬州市教育局

2017年3月24日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