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慕课在中国刮起旋风,我国高校随之掀起了慕课开发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高校建设的在线课程总数已超过1400门,课程平台为高校定制课程达5600多门次,累计1700多所学校在平台上选用或定制课程,高校和社会学习者选课人次首次超过3000万。不过,与高校扎堆建设慕课乃至学生选课火热相比,发展中的慕课却面临辍学率高等问题,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也难言乐观。

  2013年,慕课在中国刮起旋风,我国高校随之掀起了慕课开发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高校建设的在线课程总数已超过1400门,课程平台为高校定制课程达5600多门次,累计1700多所学校在平台上选用或定制课程,高校和社会学习者选课人次首次超过3000万。不过,与高校扎堆建设慕课乃至学生选课火热相比,发展中的慕课却面临辍学率高等问题,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也难言乐观。

  就辍学率高而言,这不仅仅是中国慕课所特有的问题。国内某慕课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辍学率高达75%,而国外媒体广泛引用的一个数据是90%的学生没有完成慕课课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结果证实,“辍学率”甚至高达96%。

  辍学率高是由慕课本身的教学模式特点造成的。对任何学习者来说,在线学习这种模式都是对其自学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考验。学习者即便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去学习,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或约束条件不够而中断学习。而且,网上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相比,交流是不充分的,教师可能因为精力有限而不能及时照顾到所有学习者的问题,而这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纵观慕课的发展,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经历了一个“高开低走”的过程。慕课的兴起,意味着不论何时,身在何处,只要有一台电脑,连上网络便可以获得最顶尖高校的优质教学内容。它打破了知识的垄断,受到舆论的广泛赞誉,被誉为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被寄予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推动教育公平化的期望。但是慕课模式发展两三年之后,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慕课在中国所面临的烦恼,与我国高校慕课的建设方式有关。我国高校在建设慕课时,存在“动员式地搞,红头文件下来了,从上往下地指示”的问题。风潮一来,高校一窝蜂地搭建慕课平台,并将之作为一项政绩工程来做,以抢占高地。但这种追求数量甚于质量的方式,也势必使慕课的质量受到影响。

  比如,对于参与慕课的高校教师来说,能够成为明星教师并实现名利双收的毕竟属于少数。老师们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准备慕课。如果没有建立起对教师投入的实质性奖励和合理的回报机制,其参与慕课制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必将受到打击,质量难以持续保障。而诸如高校学分认证互换和认可、企业无差别对待接受等都尚在起步阶段,这些都是影响学习者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必须承认,慕课没有当初想象的那般完美。就好比微博等社交媒体兴起之时,人们普遍乐观地认为,它将带来一个“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促进话语权的平等,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但实际上,在社交媒体上掌握话语权的依旧是少数人。对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推动教育公平化,慕课具有变革力量,但还需要克服自身的缺点。

  就当前我国慕课成长中的烦恼而言,其发展还应该从多方面下功夫。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总是存在一定的功利性,社会认可程度的高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要提高课程认证门槛,增强课程认证的含金量,同时通过政策的推动和倾斜,增强其社会认可度和企业接纳度,从正反两方面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于高校而言,尤其要摒弃功利性发展慕课的做法,切忌贪多求全,盲目追求在线课程总数,追求报名者人数,甚至为了迎合学习者而降低课程难度和课程认证门槛。最关键的还是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严把课程质量关,精心规划课程内容,在视频制作上讲究精心编排和反复推敲,提高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保障课程水准,把慕课当作一个精品工程来做。如此慕课才能具有持续发展的势能,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教育模式。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